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0|回复: 1

中芭交响乐团《从莫扎特到马勒》音乐会

发表于 2014-8-1 15:4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8541863.jpg  
8月暑假的长安街上,在接踵摩肩的人群中,点缀着很多沉浸在假期的儿童。有的天真烂漫,有的乖张懵懂,有的拉着气球,有的扶着眼镜,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徜徉在宽阔的街道。夜晚的国家大剧院格外绚烂,淡蓝色的光环透出低调的庄重。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跃下阶梯,走进了属于古典音乐的美妙夜晚。2014年8月9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青春年华——从莫扎特到马勒》经典音乐会。莫扎特的《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和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将依次亮相。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张艺的指挥棒将又一次在音乐厅飞舞,被音符击中的孩子们更会为自己的青春魅力而欢呼。
青春的礼赞朝气蓬勃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而《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德国色彩非常浓厚,其线条之流畅,贯通全曲,单纯而朝气蓬勃的作风,已预示了莫扎特所具有的新风格。在第一乐章里,全合奏的呈示部与紧跟其后的主奏呈示部之间,安插了主奏乐器的慢板序奏,这种新方法是值得注目的。此外,主奏的呈示部引子里,以曲首全乐队所奏的音形,作为主奏小提琴所奏的主题之对旋律,这也是很新鲜的。再者,以往采用回旋曲体的终乐章,都用了小步舞曲速度,况且小调的中段采用了土耳其型节奏,使得此曲面貌一新,所以其结构是耐人寻味的。总之,这首曲子不但很美妙,而且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充分表露出青年莫扎特的一种音乐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5:46:01 | 查看全部
英雄少年的交响情愫

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年-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他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八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大大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D大调,标题为《泰坦》,据德国浪漫派诗人保罗的同名诗而命名。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神族,天神乌拉纽斯和地神盖娅所生的六男六女,所以也称为《巨人》。这首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任指挥之时,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自己指挥布达佩斯爱乐乐团,以“交响诗”名义首演。“巨人”其实就是描述马勒自己,他在曲中叙述青春的欢乐与忧伤,将自身体验化成具有环宇重要性,最后则以胜利来结束,也就是说,马勒的浪漫英雄最终去除悲观,肯定生命与世界的永恒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年华——从莫扎特到马勒》经典音乐会中,张艺指挥将再次携手小提琴独奏家文薇联袂演出。我们相信,这两位少年成名的音乐家的合作必将掀起一阵震撼人心的青春风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