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困难时住地下室 两人一天伙食费3块钱
张贤科小时候不爱学习,但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他被父母送到屯昌研璞轩美术学校,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轨迹——他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1997年,他和来自定安的同学杨娇萍好上了。当年张贤科和女友毕业,一起到广州打拼。
开始他们很难融入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囊中羞涩,和老乡租住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刚开始,我们画出来的画,因为没有关系,卖不出去。生活陷入 了困境,花3块钱买点萝卜干和鸡蛋就是一天的伙食。慢慢我认识了一些油画收购商,就把油画卖给他们,他们压价很低,一幅画只能卖十多元。”张贤科说,他和 女友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在画画,苦干一个月,也只有2000元收入。
1999年,张贤科和杨娇萍结婚。几年后,他们一起到“中国第一油画村”深圳大芬村。现在大芬村创造了六百多家画廊和数亿元油画销售额、占领全 世界60%油画市场的奇迹。不过当时大芬村名气还不是很响,村里芦苇满地,下雨天巷子里都是泥。张贤科投入2万元在大芬村开起了油画工作室,只有二十多平 米,开张半个月了,一幅画都没卖出去,张贤科急了……有一天,他在油画村见到3名美国游客,不懂英语的他硬是把老外领到自己的工作室。老外被他的热情感 动,最终花240元买了15张画……
张贤科的兴奋溢于言表,他看到了希望……往后一段时间,妻子在工作室画画,他天天出去跑订单。随着大芬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张贤科的画越来越好卖,一年能有几万元收入。
除了画画,张贤科和杨娇萍还办起了培训班,收学徒。在大芬村一栋居民楼,来自屯昌的李国元和几个同乡挤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的梦想。李国元的老师是张贤科,他画画时,张贤科和妻子杨娇萍就在旁边指导。
“在大芬村,许多画师画匠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那里从事绘画产业的海南人就有一百多名,不少还是我的校友,有五十多个老乡在大芬村开了画廊。”张贤科说,当时他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海南绘画产业成熟就回海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