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6 08:32:06
|
查看全部
Re:安全月记忆:永远的安全心愿、强大的安全力量
电影《科洛弗档案》,在营销上的成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预告片发布之前甚至没有任何关于该片的风声,预告片发布之后人们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关于什么的,就连参与拍摄该片的演员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剧本。甚至连影片的片名也故作保密,只放出了“1-18-08”这么一个上映日期作代号。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勾起了观众和媒体的极大好奇心和强烈兴趣,影片上映后票房火爆,创下了低成本影片票房的又一个奇迹。而《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之所以能够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且畅销全世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塞林格善于制造神秘感,他自己隐居在山里,不接受任何记者采访,反倒更加激起媒体了解他报道他的热情。
第二步——神秘感对顾客的吸引力:在于距离产生美!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的:远看一只猪,近看一头驴。是啊,距离产生错觉。当然,距离也产生美。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过近或过远的空间距离则会使人产生排斥或疏离的心理效应,使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朋友之间形影不离,日日见面,友好相处,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距离,那么就会感觉不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所以古人也说:常把亲人当常人。另外,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因为距离产生美。夫妻间朝夕相伴形影不离,久了彼此难免产生厌倦,偶尔分别一下又觉得特别思念归心似箭,这就是人们所讲的“久别胜新婚”。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庐山真面目总是让读者充满期待的问题。刘备先是听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紧接着刘备兄弟三人两次拜访的无功而返,诸葛亮自己给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正因为诸葛亮懂得制造神秘感,把架子摆足了,距离就产生了,这越发是激起了刘备的好奇心,所以才会让刘备觉得“幸福果实来之不易”,才会对他格外的珍惜和器重。同样是《三国演义》里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因为不懂得要给自己制造神秘感的道理,老喜欢毛遂自荐送货上门,所以才投孙权为孙权所不喜,一直得不到重用。
适当的神秘感可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比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一直对外秘而不宣,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惜退出印度市场,以抗议印度政府要求其公布配方的压力。有些专家就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是故弄玄虚,因为在实验室里分析其成分简直是易如反掌。而《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在正式出版前完全保密,但越是遮遮掩掩,越是造成公众强烈的期待心理。书评文章都扣住暂不发表,作者不得接受任何采访,海外译本也被推迟,唯恐不慎泄露玄机,甚至书名、页数和价格等信息也仅在上市两周前才公布。刺激性的细节,包括一个主要人物的死亡以及哈里的情窦初开,被技巧性地一点一点透露给垂涎欲滴的新闻界。印刷商和批发商必须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书店严格遵守指定时间才能售书的规定,所以在正式上市的2000年7月28日之前,读者只能通过上锁的橱窗看看那些诱人的封面来解解渴。被吊足胃口的读者还可能不在第一时间去抢购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