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名作流拍 书画市场明显走弱
书画市场的走弱在今年春拍中已经相当明显。内地书画春拍行情没能如愿出现亿元拍品,连五千万元以上成交的也十分罕见,而春拍古代书画行情则更加低迷,在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国内顶级拍卖行举槌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历来在艺术品市场上具有较高号召力的大家名作最终流拍。
据雅昌研究报告,书画市场份额由2013年春拍的53.71%滑至50.62%,成交率同比也减少3%。从2000年起,中国书画拍卖成交率大多保持在50%以上,从2011年秋拍开始,这一数值跌破50%,便一直未能重返原先的水平,不仅如此,2014年春拍中国书画板块成交率比2013年春拍、2012年春拍也分别降低3%和4%。
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楼钢认为,目前的抛售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代艺术这一块,自2010年已经位于“深水区”。2011年尤伦斯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说明国际庄家已经不看好中国当代这一块。另外,他认为部分“抛售”是“兜售”行为,因为有的人根本没有货在手,而是想空手套白狼,浑水摸鱼。
“市场价格确实有些回落,但不是崩盘,市场也还没到全面抛售那么严重的程度,只是有一些藏家把部分藏品用于套现。”陈绮雯称,一部分收藏者在收藏几年后拿出一些藏品用于套现,但不是大批量抛货。出货的大多数是对书画市场看不透的收藏者,而且出的货是以当代为主,近现代、古代书画仍被惜售:“目前艺术品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成交量减少,高价拍品难成交,而且成交了收款也有困难。”
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书画面临危机可从藏家专场频频出现看出:“藏家们也赶出货。”不过陈绮雯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原因是收藏者年纪大了,子女不太喜欢书画,所以藏家要处理好藏品。另外一种是先人留下来的藏品,后代进行处理。第三种是同一藏家专场是几个藏家合起来构成的专场。”也有收藏者认为这是拍卖行自设噱头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