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5|回复: 13

[已见刊稿件] 感动在一线:下口井见

发表于 2014-8-11 11:13: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下口井见

  8月8日,立秋后的第二天,暑气消减了许多。通过几次转车,我走进了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坛202-H2井。几天前,坛202-H2井创造了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的同类型井钻井纪录,给壳牌公司濒临“休克”的富顺页岩气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远远地看去,川西钻探公司CCDC-703钻机静静地矗立在金黄色的稻田中。耳旁传来一曲悠扬的时尚音乐,这是当地村社的喇叭播放完新闻后插入的一段音乐。因为CCDC-703钻机是全电动钻机,钻台又安装了隔音墙,与这曲音乐相比,钻井队的声音就小了许多。
  CCDC-703钻井队的前身是川西钻探公司40518钻井队,也是我的母队。我在这支钻井队工作和生活了14年,先后使用了一台6000罗马钻机、三台7000机械钻机和一台4000钻机。中间还间隔使用了几台小钻机。但是,前面的几台钻机和现在的这台钻机相比,逊色了许多。
  六年前,我离开这支钻井队时,钻井工“小红军”赵光辉刚刚开始学习操作刹把。“小红军”因为之前当过兵,所以被取了这么一个绰号。在过去,“小红军” 个子比较瘦小,按不住刹把,就当不了司钻。在接手了40518这台钻机后,“小红军”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提升,每天缠着师傅学技术。如今,“小红军”已经成为了一名十分优秀的司钻了。
  与小红军搭档的是85后副司钻“拼命三郎”杨胜勇,他不怕脏不怕累。我在值班室第一眼看见他时,他正在吃饭,满身黑色的油泥夹杂着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汗渍,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看见我拿起相机准备拍摄,杨胜勇感觉非常不好意思,连忙转过身子,怎么也不愿意配合我拍摄。他说:“怕这个样子被家人看见了会心疼!”。
  “小红军”看见井口上一名固井作业人员站位存在安全风险,立即拿起对讲机,督促这位员工重新站位。在川西钻探公司,无论哪一个钻井队,安全工作都是第一位,壳牌尤其看重。在这之前,我劳保穿戴整齐,全副武装地端着相机走进井场,就被CCDC-703钻井队美女技术员付鸿雨告知:照相属于特殊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按照规定办理好作业许可,我才得以允许重新走进了井场。
  中午时分,几位员工走下钻台,汗水浸湿了全身。吃饭时,他们把湿透了的衣服后背撩起,放在座椅后面,浸湿的衣服不一会就会被体温和气温烤干。
  一位新来的相关方人员看见井场大门前诱人的藤梨,看了看四周,没有村民,就想去摘一个,却被生活管理员陈小刚叫停:“那是村民的,不许摘!”伸出的手尴尬地收了回来,却迎来了赞同的目光。
  夜幕降临,坛202-H2井明亮的井架灯照着井场,有种梦幻般的美丽。CCDC-703队平台经理刘云川笑着说:“今天晚上真舒服,吹着微风,赏着井架上方那轮圆月,多有情调呀!”话音刚落,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雷声随之而至,“老天爷真赏脸呀,终于开始降温了!”
  刘云川非常担心高温持续下去。前几天,川南连续十多天40℃高温天气,让这个队员工们有点承受不了。半夜11点半,炊事员给夜班员工送去了夜餐老鸭汤,因为太累吃不下,居然没有人吃一筷子菜,都只喝了口汤。看见员工们疲惫的样子,刘云川和另外一位平台经理余淼、营地主管熊建军心疼不已。赶紧送去了西瓜、藿香正气液、人丹等防暑降温物品,安排人员更替作业。十多个“桑拿天”过去,居然最后没有一个人中暑生病。
  和这个队的员工谈起为什么这口井打得这么快时。员工们先说,很累。然后又说,主要是准备工作做得好。过去,试压作业最长需要20多个小时,大家通过细节优化,寻找出了班组准备工具不充分、程序不清楚等多项原因。于是,在试压前,大家就会抽空准备相关工具,最后实现每次试压只需要5个小时,时效提高了300%。
  工作程序得到优化,工作时间得到压缩,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在于川西钻探公司的标准化管理和激励机制。在这口井钻进过程中,钻四班因为进尺最多,工作安排最有序,得到的奖励也最多。壳牌公司代表马克先生高兴地说:“壳牌公司从这口井看到了希望,也改变了富顺页岩气项目的命运。”
  8月9日,雨后的川南格外凉爽。CCDC-703钻井队营地主管熊建军和生活管理员一道,高兴地前往下一口新井场,查勘营地地貌,安排搬迁过程中的生活就餐等问题。临出发前,巧遇壳牌公司全权代表史密斯先生也准备回国轮休。站在车门上,史密斯先生高兴地和刘云川握手道别“下口井见!”
  新井场,已万事俱备,只待搬迁了。





已见刊于2014年11月刊
栏目:展示 - 温馨团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1:17:03 | 查看全部
这篇文章读后让人感动。很多感动的场景都在一线最艰苦的地方,作者身临其境,所以,才有这篇文章的问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2:35:50 | 查看全部
非常让人感动。因为我曾经在这个队工作和生活过,我想象不出28.92天是怎么打完这口井5413米进尺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听这个队的员工们说,不停滴说。在听的过程中,我心中在不断得到一种激情的勃发。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22:45:21 | 查看全部
现场感很强,真实的感动来源于真实的场景,廖老师深入一线采风,精神可贵。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22:46:27 | 查看全部
能把相片一起发上来让我们学习吗?廖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08:43 | 查看全部
现场相片都不行。因为照相是特殊作业,怕违章。就抓拍了几张。拍了几张外景。哎,非常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15:00 | 查看全部
[upload=1] 拍了几张,都是背影。哎,下次去重新拍。 [upload=2] [upload=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15:15 | 查看全部
IMG_70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15:41 | 查看全部
图为CCDC-703钻井队员工正在抓紧时间接固井工具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23:16:10 | 查看全部
图为坛202-H2井在金色的稻田中.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