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4|回复: 0

我的岗位我闪光】“常回家看看”把服务做的更好

发表于 2009-4-30 08:28: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常回家看看”把服务做的更好
【蒲德贵 图文】

“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变化真大!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安全监控数字化、管理自动化……”4月29日, 重庆136地质队组织11名地勘工作者从200多公里的市区回到阔别27年,渝黔交界的石壕煤矿开展了“重走地勘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当天下午,重庆地质136队的地勘工作者带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石壕煤矿。在该矿党政工领导的陪同下,走进 “矿史”陈列室、安全文明进车间、数字化运转车间,让远道而来的回访者无不感受着矿区的新变化。在矿史陈列室逗留时,建矿初期的影像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张张图像资料把他们拉回到从前在矿区工作的情形,再一次接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过去的艰苦”教育。
来到车间广场上,一群矿工正在表演“健美操”,精彩绝伦的表演,让“重走地勘路”的地质队的管理者驻足欣赏。激情豪迈,刚劲有力,动作优美的健美操无不感动了回访者,地质队工会主席钱正岩对随行管理者说:“矿区处处充满文化生机,矿工在享受‘体面劳动’中多了健康快乐,此行让我收获精神食量,更收获了‘文化兴企,体育兴企’是员工健康工作的需要,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不看不知道,煤矿的现代化建设真了不起!”在数字车间,地质队的管理者被自动化、连续化、无人值守的矿井运输设备的先进功能所吸引,听着在地面替代矿工启动运输机的唐莉女工介绍,地勘工作者无不为改革开放30年,矿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赞誉。
“当年,石壕煤矿在地勘中被定为年产90万吨的矿井;27年后的今天,达到年产量120万吨……”听了矿长陈再斌的介绍,地勘工作者欣慰不已,徐金洪激动不已地说:“回到阔别20多年的矿区,如今的矿区真是变化超过计划,我为过去我们的地勘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而自豪!”
座谈交流会上,原地质队队长李绍村带着回访、学习的行动说:“27年前,这里曾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生活艰苦;如今的矿区,处处是花园,绿树成荫,生产煤不烧煤,看不着煤的环境真漂亮!”他又说,石壕煤矿采掘走机械化、监控走数字化、管理走信息化、运输走连续化,解决矿井“安全高效”建设让我大开眼见,我更有成就感了,地勘是矿业建设的尖兵的道路将任重而道远。
地质队党委书记傅向军在座谈会上表达了此行的心声,“组织地勘工作者常回家叫看看,重走地勘路,激励更多的地勘工作者为矿区做好优质服务,实现的是地勘与矿井的共荣共生的发展。”
重庆136地质队带着“重走地勘路”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走进矿区,回到当年服务的矿井,他们到来,带着服务靠前的行动,带着学习先进经验的行动,所到之处,矿区的环境变化,机械化的建设、信息化的监控、自动化的管理也让双方的管理者们感受到了矿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地质工作者的功劳,更离不开矿工在建设中的功劳。
图片说明:
蒲德贵090429-1:重庆136地质队工作者在数字车间感受矿井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新变化。
蒲德贵090429-2:再看看27年前的矿区,地勘工作者无不为矿区的变化而赞誉。
蒲德贵090429-3:从边远矿山到北京,有矿工的身影,地勘工作者身感自豪。
邮编:401449  联系人:蒲德贵

蒲德贵090429-1:重庆136地质队工作者在数字车间感受矿井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新变化。.JPG

蒲德贵090429-1:重庆136地质队工作者在数字车间感受矿井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新变化。.JPG

蒲德贵090429-2:再看看27年前的矿区,地勘工作者无不为矿区的变化而赞誉。.JPG

蒲德贵090429-2:再看看27年前的矿区,地勘工作者无不为矿区的变化而赞誉。.JPG

蒲德贵090429-3:从边远矿山到北京,有矿工的身影,地勘工作者身感自豪。.JPG

蒲德贵090429-3:从边远矿山到北京,有矿工的身影,地勘工作者身感自豪。.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