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6|回复: 25

鸳鸯蝴蝶梦--惊世奇才张恨水

发表于 2014-8-13 13:17: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鸳鸯蝴蝶梦--惊世奇才张恨水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民国时期,有
个生于富贵,长于苦难,以写才子佳人言情小说轰动一时的名作家
,他就是张恨水。关于张恨水这个笔名,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很
有浪漫情怀。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才子佳人的梦,所以总爱乱
点鸳鸯谱。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文化界有两朵奇葩--张恨
水和冰心,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佳人,一个是水,一个是冰,就有
了一个说法“恨水不成冰”后来果真有人特意去追问冰心女士此说
法的真伪,冰心女士坦诚相告:“那实在是个美丽的谣传,没有这
回事,我根本就不认识张恨水。”,另一个版本是张恨水的第五个
儿子张伍在《我的父亲张恨水》中道出的:“父亲的笔名,其典出
自南唐李后主的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
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父亲从中领悟到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恨水’二字作笔名。

    张恨水,本名张心远,1895年出生于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
,有意思的是儒雅文弱的张恨水,其实是数代习武的将门之后。他
的祖父张讳开自幼习武,是家乡有名的大力士,少年时便能挥百斤
巨石,如弄弹丸。15岁时太平天国兴起,他被编入湘军曾国藩部,
从征十几年,出生入死。但因张讳开不喜左右逢源的为官之道,一
生两袖清风,张恨水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花开般的惊喜。
   很快,张恨水到了读书的年纪,一般来说,对一个幼童来说,古
书是枯燥无味的,但张恨水却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对诗产
生了好感。并且,无师自通,弄懂了书的大概含义,大家都称他神
童。八岁时,张恨水随父到了景德镇,在景德镇私塾就读时,他竟
遇到了破天荒的事,私塾中竟然有两名女学生与自己同班。现在看
来,男女同班是最平常不过的事,而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的
旧习始终是难以散去的阴霾。这两位女生,其中一位名叫秋凤的女
孩和张恨水同龄,俩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两人一起读书和玩耍。
多年后,当张恨水再次回到景德镇,准备探望这位幼时的童侣时,
秋凤已嫁给他人为妻。他未能见到秋凤,失落的他只能将曾经的美
好,留在心底,成为无法忘怀的一段情了。除了祝福与怀念,张恨
水心中留下的,是幼年爱慕的酸涩与美好。这大约便是张恨水的初
恋吧。
   张恨水与小说的渊源,起自他十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里,
他拿起《残唐演义》阅读,岂知竟着迷其中,不能自拔。也使得张
恨水掉进了“小说圈”,并且在这个圈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有“中国
大仲马”之称。其实,他的人生变故本身就是一部迷人的小说。他
有三次婚姻,一共生有13个子女。18岁那年,母亲做主为他定下一
门婚事。在此之前,母亲佯装听戏特地去相了亲,在戏台下见那姑
娘回首嫣然一笑,十分漂亮,料儿子也必定满意。谁知亲家玩了一
个“掉包计”,结婚那天张恨水娶进家门的却是一位门牙外露的文
盲丑女。张恨水却呆若木鸡。大有蒙骗成婚的屈辱之感。他看了多
少才子佳人的小说,他看过多少美女英雄的故事。他算不得“英雄
”,却也自负为“才子”。他得不到“佳人”,却也不至于落到“
骗婚”的地步吧。他心中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他不由自主地走出了
洞房,默默无语地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来到了后山天明寨,一
个人号哭起来。家人送鸳鸯蛋时,才发现只有新娘一人独坐,而不
见了新郎,方知张恨水逃了。顿时,张府一片混乱,族人打着松明
火把,四处寻找。找到下半夜,方在天明寨石缝里找到了张恨水,
将其挟持而归。
   婚后,张恨水为摆脱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依然出外谋事。家中
,大妹张其范陪伴嫂嫂徐文淑,并教她读书识字。别看徐文淑貌不
惊人,可自尊心强。识字读书,日日渐进。不久,《三百千》、《
上下论》,居然能读会解,并提笔给张恨水写起信来。张恨水接到
徐文淑的信,忧愁的心中平添了几分同情。他想,自己不幸、委屈,
成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而徐文淑又何尝不是呢?她新婚之夜,承
受着丈夫弃她而逃的尴尬。她初来乍到,委屈做人。身为人妇,独
守空房。自己婚前屈信传言,婚后又嫌弃其貌。而她不也同样是听
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人摆布嘛?假如自己是个瞎子、聋子,
她不也照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张恨水如此一想,怜悯之心随即
而生。遂于1918年结束了流浪生涯,回归故里,与之摩合。虽谈不
上相亲相爱,却也勉强应和。1919年,徐文淑生下一个女孩。三个
月后,徐文淑带女儿回娘家,小孩子不幸染病而亡。此事又给张恨
水刚刚拂平的心中,烙上了一大创伤。
   1923年秋,张恨水与第二夫人胡秋霞结婚。胡秋霞出生贫寒,
为人厚朴。她悉心照料张恨水的生活起居,让张恨水有个舒适安静
的写作环境。胡秋霞的人生经历以及与张恨水的相识,颇具传奇色
彩。胡秋霞是张恨水在专收无依无靠的良家妇女的贫民习艺所,也
就是人们所称的妇女救济院结识的。贫民习艺所是个慈善机构,大
部分都是女孩子,要靠挑花绣朵来维活自己,而且进所容易出所难
。按照规矩,女孩到了十七八岁,就将照片挂到专门屋子,等待外
人来相亲择配。相中了,则由习艺所负责人办妥手续,交给男方领
走。却说此时的张恨水在外漂泊久了,难免生出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恰好,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亲启示,原来是北京的贫民习艺所公
开招亲,在贫民习艺所的办公室里,他被一张照片吸引住了,张恨
水觉得这个女孩子好熟悉,很亲切,像他小说中的人物。巧合的是
这个女孩子胡秋霞也从两个男人的照片中看中了他,也许是缘分吧,
第一眼,他们都有惺惺相惜之感。后来,张恨水根据胡秋霞的生活
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
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又拍成了电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
   也许,张恨水的心中还是无法抹去对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的憧憬
,虽然胡秋霞能为他稳定一个祥和温暖的家,但她只是粗通文墨,
他俩始终无法在精神上达到真正的契合。等周南出现的时候,婚姻
瓦解了。1938年,胡秋霞带着对张恨水无限的爱和无尽的恨去世了。
碧海晴天夜夜心,她的半世孤梦谁来解?
   1932年,武汉遭受特大洪水,北平新闻界举行赈灾义演。张恨水
演的是《女起解》中的崇公道,与之搭档演苏三的是一个年青的女
孩子。别看她稚气未脱,表演起来却板槽稳熟,动作优美。特别是甜
润的唱腔,镇得全场倾听其喉。下场之后,两人交谈。恨水得知她是
春明女中学生,名叫周淑云,能歌善舞,闻名全校。义演组织者专门
请她来客串的。而周淑云心仪已久而无缘得识的当红作家张恨水,今
日竟与自己同台合演。
周淑云祖籍云南,出身于一个破落官僚家庭。父亲早故,只有母亲和
一个弟弟。因此,她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这身世与张恨水《啼笑因
缘》中沈凤喜较相似。而她就是看了《啼笑因缘》,转而倾慕张恨水
的才华的。
如今,天作之合,二人相会。心灵之花,一触即发。两情相悦,心心
相印。张恨水坦诚相告,已有两房妻室。周淑云追求的则是彼此相爱
,终身相守,根本不在乎什么名份和地位。于是,17岁的周淑云以“
外室”的身份同36岁的张恨水闪电式的结合了。

婚后,张恨水取《诗经》“周南”之典,将其改名周南。二人到苏杭
一带旅行,度过了蜜月。回京后,恨水便教周南读唐诗、学绘画、练
书法,不时来段京腔对唱,其乐融融。无疑,周南的到来,给张恨水
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张恨水享受到了追慕已久的小鸟依人、红袖添香
的家庭温馨。当年,周南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取名张二水。1934年
又生了儿子张全。1946年,周南全家定居北平。1949年又生了第六个
孩子张同。建国后,周南与恨水共同生活,精心护理着大病之后的张
恨水。她身体一向单薄,积劳成疾,于1956年患乳腺癌做了手术。后
来病情恶化,做了第二次手术。她默默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仍以笑脸
迎人,直至卧床不起。恨水才意识到她已经病入膏肓,向中央文史馆
负责人讲述了周南的病情。文史馆派来名医,但已无济于事了。1959
年10月14日,周南离开人世,其年仅四十五。张恨水沉浸在悲痛之中
,先后数次把笔写作《悼亡吟》。“深山日永绿松阴,聊发豪音我佐
琴。只是一场春梦破,画像双瞳出泪痕。”
   张恨水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
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由于张恨水的小说
多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被人非议是“风花雪月,鸳
鸯蝴蝶”,他却从不辩驳。张张恨水写过一首七绝:“蝴蝶鸳鸯派或然,
孤军奋战廿余年。卖文卖得头将白,未用人间造孽钱!”关于他的一生
,他的孩子张正说:“从我记事起,父亲永远是一袭长衫,对人彬彬有
礼。父亲了不起的地方,不仅是文学上的造诣,还有他的人格修养。父
亲的人性是丰满的、仁慈的,充满温情善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4:29:5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4:57:27 | 查看全部
惊世奇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7:45:47 | 查看全部

回 1楼(杜方杰) 的帖子

感谢杜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7:49:14 | 查看全部

回 2楼(胡云峰) 的帖子

感谢云峰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7:51:39 | 查看全部
文笔细腻,语言流畅,把张恨水的一生勾勒的非常清晰。
张恨水也是一代风流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8:13:22 | 查看全部
张恨水(1897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笔名恨水,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1967年2月15日逝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8:15:14 | 查看全部
人物简介
  张
张恨水
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县。生于江西广信。自幼酷爱文学。17岁就以“恨水”的笔名投稿。第一部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1919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报》副刊。首篇短篇小说《真假宝玉》,创作高峰期丛1924年的《春明外史》起至1939年的《八十一梦》止,15年期间写了60部章回小说,是一位多产作家。早期作品多为鸳鸯蝴蝶派言情之作,到30年代逐渐增强了社会性,并开始写作以抵御外侮为主旨的抗日小说。
  《金粉世家》是他早期作品中结构最严禁的一部。作品通过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内阁总理的儿子金燕西的恋爱、结婚和婚变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揭露了官场贪婪和伪善,但作品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情调感伤。1929年问世的《啼笑因缘》,当时广泛流传,小说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和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熔于一炉,揭露了横暴的军阀,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完成《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笔触副现实性,有力地讽刺了后方官绅和接收官员的腐朽生活。他的作品以语言通俗显、描写细腻、情节曲折见长。
  他终身从事新闻工作。1919年起先后在京、津、沪、渝多家有影响的报社担任编辑、记者或主编。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被聘为文化部顾问。1957年参加最高国务会议。1959年倍聘为中央文史研究研究馆馆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8:18:19 | 查看全部
民国时期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3 18:23:24 | 查看全部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
  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
张恨水
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准备下床时,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