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5|回复: 2

机器人需要“守法”吗?

发表于 2014-8-13 16:4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机器人需要“守法”吗?(科技杂谈)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深度地融入人类社会,如何在机器人技术和法律制度框架之间保持平衡,已成为机器人立法及相关研究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不久前,谷歌公司推出了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不同,这款设计简洁的汽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等原本必不可少的设施,只有启动、停车等按钮,以及一个显示行驶路线的屏幕。谷歌宣称:要让汽车“承担驾驶的全部重担”。
  无人汽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概念和交通运输方式,也意味着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开始从传统工业环境进入人类日常生活。可以预见,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在内的智能型“下一代机器人”,将广泛且深入地参与我们的生活。与那些毫无怨言地执行重复任务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下一代机器人”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和更高的人工智能水平,且工作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之中。它们的广泛使用,在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使得如何规范机器人制造和使用行为避免伤害人类、建立规范机器人及其使用行为的法律框架,成为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类似问题已经出现。据报道,一款由美国某公司研发的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自2000年上市以来共有2500部投入正式使用。但从2007年开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累计收到200多份关于病人接受该机器人手术时遭受烧伤、切割伤以及感染等报告,其中包含89件最后导致病患死亡的报告。
  欧盟、日本、韩国等机器人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意识到机器人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并着手开展了立法实践与政策研究。例如,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下一代机器人安全问题指导方针(草案)》,以规范机器人的研究和生产。该草案规定,提前告知人类,机器人的行为可能对被帮助人造成的伤害,然后让人类来决定机器人的行为。欧盟则于2012年启动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机器人法研究”,集结来自机器人工学、法学、哲学以及仿生神经工学等领域专家,讨论智能机器人以及仿生神经工程等高新技术进入社会可能衍生的法律、伦理与道德等问题,并计划在今年以欧盟委员会名义发布机器人立法政策白皮书。
  除机器人使用安全性规制外,现有的其他法律体系也面临着来自机器人使用的挑战。比如,如何界定智能机器人的法律地位,当智能机器人造成损害或者违反法律时应当如何界定侵权或违法责任、适用怎样的归责原则以及如何划分具体责任,等等。谷歌公司就表示,无人汽车若有交通违法罚单,公司将来负担罚款,而不是坐在驾驶座上的人。这无疑将对现有的交通法规带来冲击。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深度地融入人类社会,如何在机器人技术和法律制度框架之间保持平衡,已成为机器人立法及相关研究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与发达国家较为活跃的实践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研究伦理、机器人制造使用规范、机器人安全标准和立法研究方面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制度方面尚属于空白。既要重视机器人技术创新获得进步,也有必要同步开展相关的机器人法律和伦理研究,更好地保障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挥积极的正面效应。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3:19:34 | 查看全部
机器时代,机器人会占领全球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15:46:44 | 查看全部
这无疑将对现有的交通法规带来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