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有媒体曝料新版《三国演义》剧组在某地拍外景时生活垃圾污染水源,后虽有导演高希希出面澄清,但此事却遭到了舆论界的口诛笔伐,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本来将广为流传的名著搬上荧屏是对其文学艺术的进一步锤炼与升华,可谓是值得推崇的好事,可是如今很多导演却不着眼新剧的创作,纷纷选择翻拍,一部名著拍了又拍,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新版《红楼》尚未开机便以选秀定角雷倒了一片楼外人,而今新版《三国》又闹出污染水源之说,且与拍摄内容无关。翻拍复翻拍,翻拍之风何时休?
老版《三国》早在九十年代就进入过寻常百姓的视野,并且其中章节也被轮番演绎,譬如《赤壁》就曾在年前火红影坛。但无论怎样翻拍,无非是大腕演员的变换,拍摄技术的更新,而剧情无论怎样改编也得本着还原名著的信条吧,否则新版《三国》怎能稳住阵脚?倘若将看点聚焦在野史及猝不及防的负面影响上,新版《三国》岂不是尚未开战便乱了军心?
说到翻拍,就不得不想到87版的《射雕》,聪颖娇慧的蓉儿那一声脆生生的靖哥哥,曾唤起过多少热衷此剧的观众对于青葱岁月的追忆?那种记忆烙印般定格在他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以至于新版《射雕》刚一播出,便招来很多观众的排斥与炮轰,不管是出自念旧还是公平而论,经典的演绎哪怕过去一个世纪,拂去岁月的积尘,它依然历久弥新;败笔总归是败笔,哪怕是热腾腾刚刚出炉,等待的依然是独坐冷板凳的结局。
曾经看过郑板桥练字的故事。据说他痴迷书法,临写各家碑帖,晚上登床也用手划被褥练字,某天划到了妻身上,妻责备道:“人各有体,你体还你体,你这是干什么呢?”郑板桥猛然醒悟,于是他取各家之长,自创出了独特的“六分半书”。书法需要创新,影视艺术亦是如此,推陈出新是赢得观众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学艺术的延伸,同时创新也为影视艺术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例如最近热播的《潜伏》不已是潜伏于广大观众心中不易走出了吗?新剧若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可以连拍系列剧啊,《奋斗》之后,不就拍了其姊妹篇《我的青春谁作主》吗,并且好评如潮,何苦老是将眼光盯在翻拍上呢?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固然好看,但翻拍多了,便成了祥林嫂口里不断复述的故事,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对于新版《三国》,想必制作商是看中了《赤壁》放映时的上座率,才力挺翻拍的,虽道是“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对于电视剧而言,名利之外,惟有赢得观众支持的声音,影像才能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