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0|回复: 6

商鞅的得与失(下)

发表于 2014-8-16 09:58: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商鞅的得与失(下)

商鞅变法开始并不顺利,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数千人跑的京城去告状,反对新法,要求恢复旧法。这对商鞅触动很大,只树立国家的诚信远远不够,下一步应该“立威”。

有一天,太子触犯了法律。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自然不好将他绳之以法,于是找了两个替罪羊。严厉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其中一位老师的脸上被刺字、涂墨,致使这位先生8年闭门不出,天大的耻辱呀。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并不是说大夫犯罪会免于处罚,而是羞辱刑不适用士大夫。足见处罚之重。这件事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再也没有人敢非议新法。这就是立威。商鞅推行严刑酷法。有一次,在渭水河畔“决狱”,也就是审判犯人。商鞅杀入无数,渭河河水被鲜血染红。这都是立威。

商鞅变法推行几年后,一帮人又到了京城。这次不是反对变法,而是都夸赞新法好。通过变法,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大怒:当初反对变法的是你们,现在说新法好的也是你们,简直就是一群无耻小人。一道命令,将这些人全部充军发配到了边疆。这样做实在太过分,说新法好,何罪之有?哪条法令规定,说新法好就是犯罪,完全以商鞅个人好恶为标准,这实际上是商鞅践踏法律。老百姓都噤若寒蝉,说新法好都要充军,如果说新法坏岂不掉脑袋,谁还敢议论新法。大家对商鞅痛恨至极,都敢怒不敢言。商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大家老老实实遵守法律,法律的好与坏用不着人们说三道四。说白了,就是堵塞言路,搞一言堂。

有一次,商鞅问赵良。前朝的贤相五羖大夫,我们两个人比较,你认为谁更贤明?赵良问道:先生是想让我说实话吗?商鞅答道:当然是让你说实话,既然是我让你说实话,说错了也不会责怪你。赵良说:那我就直言不讳了,你比不了五羖大夫。然后说了一大段话,不妨直接引用这段话。

赵良说: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他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当面去拜见却苦于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把他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满意。他出任秦相期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晋;他在秦国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他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说后,不远万里赶来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全国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能够见到秦君,靠的是秦君宠臣景监的推荐介绍,这就谈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君臣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这几件事,都是不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您离开这些警卫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君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君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恐怕不远了。

最后,赵良送给商鞅两句话:“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赵良的话果然应验。五个月后,秦孝公驾崩,新君即位,也就是以前的太子。商鞅以谋反罪被处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0:01:38 | 查看全部
商鞅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毕竟给秦国走向富强奠定了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1:28:33 | 查看全部
赞同胡老师的观点,王老师辛苦了,问候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0:20:58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法家做事雷厉风行,往往能够立竿见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0:21:25 | 查看全部

回 2楼(芙蓉) 的帖子

现在上班了,新的一周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0:51:12 | 查看全部
古代,封建传统的时代,在上有政王,下有百官的政治体系中改变千百年来所定制的国法,是相当的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1:00:50 | 查看全部

回 5楼(杜方杰) 的帖子

变法肯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没有君王的坚定支持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