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攀钢           吴      丹
   对于工作与兴趣,不同的人理解不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4436人进行调查:51.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忙影响自己兴趣的发展,另有42.4%受访者认为兴趣的发展与工作是否忙碌无关。
作为在铁矿山工作了近20年的我来说,我不仅要感谢兴趣为我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与发展空间,还要感谢工作让我的兴趣变得更加广泛。我认为工作与兴趣,这是两驾在人生历程中缺一不可的马车。
郭沫若说:“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我对郭老的话感悟颇深。尽管我虽非天才,但我坚信正是我对某些事物的浓厚兴趣,才让我的工作注意力变得高度集中,并在工作中培养出更多的兴趣与爱好,从而实现工作、兴趣双跨越。
我所供职的矿山,是一座年采剥总量四千万吨的大型钒钛磁铁矿。由于它座落于攀西大裂谷深处、地理位置偏僻,作业环境恶劣、业余文化单调,很多人干不了多长时间,就打起退堂鼓一走了之。而我之所以能在这里坚持工作,还是得益于广泛的兴趣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找到工作的乐趣,爱上矿山生活。
          虽然我只是一名矿工,但我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下子摆脱了语数外的束缚,对社会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将别人斗地主、打麻将的时间用来看阅读,隔三岔五地往文轩书店或市图书馆跑,从世界名著到新编穿越、从军事题材到官场小说、从科幻传奇到纪实文学,就连医用宝典或川菜秘籍都逮着就看。那时候,我就像是一间杂货铺,把那些值不值钱的东西,一股脑儿搬进铺子。我见书上有好的文章或句子怕过后忘记,就一一摘录下来,要是有自己的想法,也一并写在笔记本上,渐渐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生活的、工作的、学习的,也是见啥写啥,厚厚十几本笔记,成为我积攒的第一笔人生财富。
  单就工作来讲,我坚持将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加以思考和点评,尤其是在遇到困惑时,总喜欢翻箱倒柜地查阅资料,寻求解决之道,然后将它们写成合理化建议提交给上级领导。由于书读得多,涉猎的知识面广,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就很新颖独到,而且立竿见影,深得领导赏识。后来,在工作中遇到难题,领导就总喜欢安排我去处理,这就让我逐渐积攒了很多工作实战经验。我将它们一一梳理出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我不仅拥有了“提高电铲作业效率、降低易损件消耗”等6项QC与现代化管理研究成果,还先后总结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WK-4B电铲吴丹先进操作法》、“电铲循环点检·重位重查法”,这成为我从一百多名电铲司机中脱颖而出,担任电铲大班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作平台的延伸,我开始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向管理人员转型,这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因为我担任大班长后,工作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局限于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转而涉及到安全生产、设备效能、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团队管理、班组建设等更加宽广的内容。这样就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越来越忙,每天围着数不清的工作转来转去,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甚至连自己最喜爱的阅读习惯都被压缩得支离破碎。每当望着我那被束之高阁的登山杖、蒙埃的照相机,我便对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方式倍感失落。
           在此期间,我有幸读到一篇关于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张乐奕先生的故事,由于他在大学期间对计算机游戏的喜爱,使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驱使他努力自学考取了Foxbase数据库证书,开始步入数据库殿堂。他将对计算机与数据库的狂热爱好化作无尽的动力,坚持以旺盛的精力和专注的工作态度,坚定地投入到计算机技术探索中去。最终,他凭借对互联网数据技术的深刻理解、丰富的行业经验,不断帮助中国用户理解和接触新技术,推广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成为“云和恩墨”联合创始人之一。
张乐奕先生的故事给我莫大启发: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拥有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对兴趣的狂热爱好,还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兴趣的关系,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而支撑工作的动力,正是对兴趣的狂热爱好。这兴趣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关键要看行动?看你如何将兴趣融入到工作中去?这兴趣当然必须与工作范畴息息相关,绝不能是打麻将、斗地主和吃喝玩乐这些与工作风马牛不相干的爱好,要是将他们与工作混为一谈,必将玩物丧志,失去工作动力和激情,不仅无法促使事业进步,反而会使工作裹足不前,甚至一落千丈。
接下来,我读到了黑格尔那句话:“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让我懂得任何好的兴趣,都是可以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的。于是,我开始重新省视自己的爱好,探寻它们与工作的结合点。很快,我发现有很多班组职工,也和我一样酷爱户外运动。很快我牵头建立了“金兰行职工户外运动联盟”,定期组织职工开展户外运动,让大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享受自然美景,陶冶情操,培育出强大的团结友爱精神,使班组凝聚力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我将相机背上采场,将镜头对准一线员工,采撷他们的最美劳动瞬间,得到了很多珍贵的镜头。接下来,我将这些图片配成新闻稿、将班组管理心得写成文字稿、将技术改进写成科研论文,陆续发表在《攀钢日报》、《四川工人日报》以及《中国冶金报》、《班组天地》等多家刊物上。不仅较好地宣传了一线职工风采,提升了企业和班组形象,我的作品还先后荣获“鞍钢集团公司党的群众路线征文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安全生产新闻奖评论二等奖”,我也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这个经历再次证明:只要拥有多样化的良好兴趣与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你的思维就会灵活、你的视野就会开阔、你的业余生活就会更加丰富、你的工作就会拥有更为广博的发展空间。
有句日本谚语说得好:“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好者越精”。它告诉我们工作繁忙不仅不会阻碍兴趣的发展,反而会在工作中培育出更多兴趣去再次激发新的工作天赋、成就新的事业。我们要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兴趣发展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与成就感的重要评判标准。只有使工作与兴趣这两架马车互驱互动,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