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三八"的来历
其一:是罵行為異常之人很二百五,其來由是在滿清末年西洋人來中國傳教或經商,由於清朝政(蟹)府初期對這些洋人充滿了猜忌與不信任,所以只畫了特定區域給他們居住與活動,未經許可是不能到外面與中國人交流互動的。後經外國政(蟹)府不斷交涉,清政(蟹)府同意洋人可於每月八日、十八日與廿八日進城。由於這些洋人外貌服飾、行為舉止都與中國人大異其趣,當時的中國人因此稱這些行為怪異的洋人為三八人,其後才演變為罵人的話。
其二:是八國聯軍後, 中國口岸全面開放, 外國人每逢三, 逢八之日, 即外出為亂, 民間因而稱之為 "三八鬼子", 忌憚萬分. 後來用以指稱言行出格的婦女。
其三:傳統戲曲中, 男丑稱之為 "三花", 女丑及詼諧的彩旦稱之為 "三八", 故轉用在日常生活中。
其四:至於國際婦女節, 在歐美國家是二月最後一個週日, 但為何在中國變成三月八日? 就不太清楚了. 或許是先有以 "三八" 為婦女代稱的習慣, 而後才引進國際婦女節, 因為時間相近, 索性定為三月八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