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2|回复: 10

[散文 随笔 杂文] 敦煌的雨

发表于 2014-8-20 17:27: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敦煌,每年夏天,我都在期待一场雨的降临。那感觉,像极了幼时搬着指头盼过年,一天又一天。焦渴的大地期盼着一场雨点瓜种豆,栽树种草。
  酒泉因为有七连雪山的滋润,夏天的气温要比相距不远的敦煌低个好几度,而在敦煌,因为紧挨着戈壁和沙漠,气温非常干燥,乡村的道路蹚土足有几寸厚,车过处黄尘铺天盖地。每年夏天,在南方到处因雨水致灾的时候,我的心里满是遗憾和不平,为什么上天恩赐的甘霖独漏了我们这块土地呢?于是,期待着一场雨的降临,便成了我整个夏季的心事。敦煌少雨,但总归是有点雨的。今年进入六月份以来,已下了两场雨了,当看到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雨的时候,我心里常常是喜不自禁的,如同盼着和恋人约会一样盼着雨的降临。期待她滋润焦渴的土地,滋润干涸的心灵!看到天阴了,有下雨的迹象了,直到窗外细雨密集,我的心绪也跟着起浮不定,从天阴时的焦急盼望到雨点落下来的喜不自禁,再到雨点不停的敲打着大地时,我的心情终归平静,心里明净的一尘不染,轻飘飘的,不知魂归何处,就像爆炸后的最后沉淀!万物归一皆是空。
在我的印象中,敦煌下雨时很少打雷,较之南方的雨要温柔很多,她不像江南梅雨,缠缠绵绵的,淅沥沥、淅沥沥,下了一天又一天,好像总也下不完,带给人们的是长年的潮湿;也不似沿海地带暴虐的倾盆大雨,带给人们的常常是洪涝灾害。在我看来,敦煌的雨也许是因为心境的原因,带给我的常常是萧瑟缠绵的感觉。独自一人望着窗外,静静地沉思,默默地感受……听着嘀嘀嗒嗒的雨声,心中油然升起的是一丝莫名的惆怅。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每当雨不能如我所愿如期而至的时候,我觉得,或许我应该去南方。南方总是有很多的雨,多到让人总是怀念阳光。是啊,人总是这个样子,在雨水多的时候,却又怀念阳光,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却盼着下雨,总也没有满足的时候。这样偏执的情感,说明我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喜欢下雨的,也不是喜欢任何地方的雨。前些年在海南见识过不少狂风暴雨,台风夹裹着瓢泼大雨带给人的总是灾害,空气也并没有因为雨的冲刷而带来些许凉意,而且到处都是水,屋子里也潮潮的,让人心里不怎么舒服,这种感觉就像是见到了一只毛毛虫,虽然它并没有对你怎么样,但是就是让你打内心深处发出让人汗毛倒立的感觉。我只喜欢敦煌的雨。因为敦煌的雨很有“温度”,也很有情调,她会使空气瞬间变凉,也很能安抚焦燥的心,冲刷一下心情,冲刷一下闷热的空气……
喜欢下雨天,因为它能使人安静下来,也因为它是适合发呆的天气,于雨中,撑把小伞,亦或者什么也不遮,任雨水亲吻,然后独享这份安静。喜欢下雨天,更喜欢它带来的雨后绚丽的天空,雨停后的傍晚云开始又慢慢聚集在一起了,伴随着太阳下落,发出耀眼的光,最后天空又开始变亮,落日被一大片迅速聚集在一起的云遮挡,云彩被落日映着火红一片,美得让人惊叹。
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下雨的呢?
    我想我对雨的依恋,是因为我是个有着严重浪漫情怀的人。喜欢下雨还因为有发生在雨天的故事,深印脑海,无法抹去。因此只要是下了雨,总会触动我心底那根弦,快乐和忧伤都会纷至沓来……。   
     我想就是某些个记忆让我喜欢上了下雨。于是我开始盼着下雨。虽然当雨下来的时候,过去的浪漫情怀已少了很多,但是,下雨,依然是一个令人兴奋,快乐的事情。于是经常地关注天气预报,关注是否明天会下雨。
     有时候你会预测,雨马上就要来了,你看这风,你看这云,你看这闪电……但是,等啊,等啊,就是没有下雨。不一会儿闪电消失了,云被吹跑了,甚至连风也罢工了,这雨也就无从下起了,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又是空欢喜了一场。但也有时候,雨也就那么的不期而遇了,来的时候没有预兆,没有充满调戏的闪电,没有风雨欲来的前奏,就这样悠悠地下了起来,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外面已经湿湿的,更有甚者,在你不知晓的时候,已经下完了,站在颜色变暗的地上,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这也就是雨,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她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出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人还是简单一点好,比如就是盼着下雨,充满期望的盼着下雨,充满回忆的盼着下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7:30:13 | 查看全部

秋色

“一叶知秋色”。当远处的树木轻抹出一片半绿半黄的写意,洒下一片秋韵时,你才发现秋季就这样悄悄地来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美丽的。可是,敦煌的秋季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也来的叫人惊诧,因为秋的到来,总会让人怀念起那些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的时光,就如风吹枯叶落般让人感觉茫然不知所措。但这也只不过是季节更替带来的短暂情绪而已。秋天,于我而言,是最为美丽的季节。
    初秋时,你会发现太阳会逐渐变的柔情起来,草木尚未枯去,四周依然是绿意盎然,唯有一点秋意,那就是早晚温差大了,空气柔和而清冽,但却没了春的干燥,夏的烦热。从八月底开始,万物成熟,瓜果溢香,葡萄、桃子、苹果、梨、枣等果实,均以或黄或紫或红或绿的色彩,渲染着秋天。这时,你捕捉到的每一个画面,都在向你宣告:秋天真的来了。当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周围的景色一天一个色地在变幻着。由其是秋叶之色,最能代表整个秋天了吧。最先着染秋色的便是那些把枝头伸展在路边的树们,有些仅是被秋风扫过的树枝上的叶子黄了,而隐藏在树林间的树叶却依旧翠绿,午后的阳光从树林的缝隙中倾泻而下,映得黄色和绿色的叶子更为明亮。到了十月,那些半绿半黄的,棕红的,浅黄的,深黄的,金黄的,枯黄的,甚至是褐色的,这众多的色彩扎堆似的凑在一起,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和谐而自然。当然,最耐看的,还是赏秋胜地胡杨林,让每一个进入它怀抱的游人,如饮醇酒,迷离欲醉。那金色的树叶,似乎也懂得时不我待,抖擞着精神,绽放出所有的辉煌。在敦煌,即便是深秋,树木草叶也不皆是枯黄的,总有一些不甘老去的绿叶,固执地留在枝头,因此秋天的色彩便有了动人的层次。车行在乡间田边,更有那雪白的棉花像云彩,农家小院里黄色的玉米堆满院,大地一派秋景、秋色、秋韵。秋色的艳丽,秋韵的浓香,让你怎么也逃不过她的诱惑,无论你的相机镜头对着哪一块,都是美景,无需角度裁减,无需摄像技术,落到镜头都是美。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对着如此斑斓秋色,人的肺腑,果真可以迎着秋风,豁然开朗。
     可是,在很多人看来,秋天无论怎么美,都坦露着一种凋零之美。是呀,眼看着千树落叶,万花凋谢,感受着秋风萧瑟,总是让人怀旧,内心充满惆怅,因而就有了文人们“逢秋便言愁”悲凉情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里也有“己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这些都无不昭示着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悯秋之心了。
     仔细想来,秋天于我也不全是快乐的记忆。记得幼时家贫,深秋时节,因父母出门做工,我常被反锁在家里,每到黄昏时分,广播里便会响起《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这首歌,耳朵里听着哀伤的音调,眼看着别人家渐渐升起一缕一缕黄昏的炊烟,像雾一样罩在村庄上,盼着父母回家却总也不回的失望使我恨极了这首歌,至今,每每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的心就像被人用手攥了一样的难过。书中描绘的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农人荷锄而归的这种最凡俗又最动人的画面,因为秋的萧瑟,在当时作为小孩的我看来,并不是温暖的。
    近年来,心智渐已成熟,幼时深印在秋天里的哀伤已渐渐淡去。每到秋天,我喜欢游荡于乡间观赏那些美到极致的色彩,并不时捡回各种色彩和形状的树叶夹在标本册里,捡着树叶觉得像是在捡着我从前的岁月,心也在这一刻一如无法回归树干的落叶一般怅然若失。总之呢,万美之中秋为最,用心聆听秋的语言,感受金秋美丽的意境。既然秋色秋景秋怡人,我就且歌且行且珍惜,感悟生活的善与美,演绎缤纷而赋有蕴意的人生。(柴妍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7:34:29 | 查看全部

我珍藏着的那片叶子

我珍藏着的那片叶子
   近日,在整理书柜时,再次看到了它,一片树叶。
这是一片被特制过的树叶,透过阳光,看得见它的条条脉络,薄如蝉翼,清晰而又富有骨感,叶片完好无损,色彩非绿,亦非黄,却一片透明的翠。

   在看到那一片叶子时,我愣住了. 这就是我收藏的那片最爱的叶子吗?除去惊讶于它美丽的姿容并没有因岁月的流失而稍显退色,更惊奇于旁白处自己当年留下的字句。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腐烂,一种是燃烧。时间是1991年11月15日。
    那年,我还是一个热情且年轻的文学青年,远方的笔友因我爱好收藏植物标本这点嗜好,从河北千山万水地将这片叶子从信中夹裹而来。可以想像,在清冷的严冬郁闷得我烦躁不安,渴望着绿色的出现,这片绿叶带给我的该是怎样的惊喜。这是一片看似很普通的树叶。笔友说过是用碳酸钠加水,再把叶子放进去,混在一起煮5分钟,然后冷却,用牙刷正面直击叶子只留下它的经脉,便使它的美丽永存了。
至今,我仍不知这片装扮我20载苍白冬季的叶子从哪棵树上落下,是落于风雨或是自然成熟后笑着飘然而下抑或是人为采摘?更不知它们是否有显赫家世和高贵的血统?不知它的生命过程。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它是被剥夺了成熟过程的一片叶子,因为它没有等到秋风吹黄了它便将生命停留在了某个时段,我没有使它腐烂,亦没有使它燃烧。我想,如果这片叶子有感知的话,它也许会遗憾,没有等到在秋天如金色的精灵舞蹈着落向地面,化做泥土,为下一片叶子做奉献。也许它会庆幸,当满树的绿色走到生命的尽头,化为泥土时,它却因为机缘巧合,被那位少年将最美丽的姿容凝固起来,送给了远方的友人,却因此而拥有美丽一生。
    一转眼,这片叶子已伴随我走过二十载春秋,在我的标本册中一放就是许多年,这期间我经历了好多好多的事情,人也成熟起来.如今,再一次翻开标本册,看着这片叶子,我似乎感悟到许多:我与它是有缘的,它是大树上千万个叶子中的一个,跨过千山万水来到异乡,成为我的标本之一,也算作一种缘分。对待有缘分的人和物,都不能慢待了。我无法预料若干年后,这片叶子的结局和归宿,但我的标本册,总会有人来翻阅的,只要有人翻阅了,就会发现这片叶子。这个读者也可能会有兴趣来考察这片树叶的来历。也可能引发一段遐想,凭空想象出来一个比它真实身份的来由更美丽或更离奇的故事。
    我要好好地珍存它,保留这一片鲜绿,好让它装点我一生的冬季。让它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直至老去。(柴妍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7:45:19 | 查看全部

我的戈壁情怀

我的戈壁情怀

     一望无垠的荒原上,丘陵纵横,沟壑万千,或黑石覆盖,一马平川,或黄沙飞扬,尘埃漫卷,这就是戈壁,戈壁总是和沙漠相伴而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戈壁即敦煌,敦煌即戈壁。而生在戈壁、长在戈壁的我,要写一篇关于戈壁的文章,这可难倒了我,突然觉得自己是愚钝之人,虽有颇多于沙漠的情感,却说不出一堆的感悟,就像面对一个暗恋已久的人,虽有激情万千,却无法告白一样。我想,对于一个久居闹市的南方人来说,初次看到戈壁,没有了相依相恋的树的绿意,花的嫣然,没有了人的喧嚣和车流的奔跑,戈壁的空旷与辽阔带给他的心境是震撼的。而对于一个从没有真正走出过大漠环绕的敦煌人来讲,只会认为戈壁除了贫瘠还是贫瘠,只会在万里戈壁滩上做着绿意繁花的诗情画意这样一个奢侈的梦。
戈壁的气派、荒凉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在你离它很近的时候是感受不到它的厚重的,只有你离开它再回首时,才会发现它是如此的博大,博大到你会产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来,实际上那就叫悲怆。
     有许多年,我生活在海南这样一个完全没有大漠影子的热带岛屿。这里有我们长久生活在大漠中的人所梦想的一切景色:蓝天、碧海、绿树,岛上四季如春,真的是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八月来了花正香,十月来了花不败。可是我却看不到它的美。多少次,走在开满紫荆花的林荫小道上,我心里想着是家乡戈壁滩上开满黄色小花的植物,它们稀稀疏疏,随风摇曳。我常惊讶于如此纤细的小花却在戈壁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给戈壁带来生机和美丽;多少次,我拿椰树和我们的白杨树做比较。椰树是那种看上一眼就再也难忘的树,它头不大,尾不小,不枝不蔓,不偏不倚,亭亭玉立,挺拔俊秀。看到椰子树,会让人想到诸如阳刚、挺拔,想到玉树临风这样的形容词。可在我的心目中,从小就司空见惯的白杨树却一点也不逊色于椰子树,同样阳刚、挺拔、玉树临风。客观地说,海南真是个很美的地方,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热带植物,海鲜丰盛,水果飘香,空气清新,可这个到处洋溢着热带风情的岛屿,在我心里,却总是失败于我家乡的一颗颗小小的沙粒。当然,这也许是思乡情怀造成的心理,在这个中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上,我无法找到家乡的那种广阔和寂静。我的心总是被拥挤在无尽的车流和燥热的阳光中间,接受着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给我带来的挑衅。我是生长在无人与我争斗的广袤的戈壁,因此,海南再优质的空气也令我呼吸不畅。我总是为自己的内心画一个黄昏的大漠,然后再将心置于这黄昏之下,大漠之中......人啊,总是矛盾于无人的孤独和有人的烦恼。
    好在命运将我一步步送回家乡的怀抱,我得以再次伫立于黄昏的沙漠。这两年,驱车畅游戈壁及近郊的乡间小道,成了我闲暇时的一大爱好。我看到,在春天呼啸的风声中,长满刺的丛生荆棘里有娇弱的草花以天作幕地作台激情奔放地随风舞蹈;在绿瘦红衰的秋天,戈壁滩上最美的风景就是金色的胡杨林,敦煌近郊的胡杨并不是很多,但它仍然给戈壁滩涂抹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跟在胡杨身边的永远是默默无闻的红柳,它既不挺拔,又不娇艳,宁静而缄默,可这一片片,一丛丛的红色却把戈壁渲染的绚丽多彩。我常常就这样看风吹过,看云飘过,看沙飞过,看石走过,静静地享受着这无言的欢娱。戈壁虽无草原的绿、西湖的柔、江河的浪,但有的是广袤、荒凉与苍茫。在我难抒胸意的时候,在我内心纠结的时候,在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踌躇的时候,我喜欢把自己置身于戈壁,看着那如血的夕阳静静地烧红天边的云朵,弯弯的月亮浅浅地映于茫茫的穹窿。我感觉到,我又将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但历经过的喜悦、痛苦、磨难都会变得不那么痛,不那么重要,如尖峭冷风遁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我的故人在这里,在这偏远的西北边陲,故人的一杯酒,亲人的一掬微笑,都会是茫茫戈壁上最原始的安慰和温暖了。暮色渐沉,我的心踏实地贴在如水般清凉的沙漠。这时已无所谓领略、无所谓感受、无所谓情怀…… 原来再荒凉、再无闻的乡土也有着沉沉的磁力——仅这一份宁静和安祥。
    在我看来,并不是只在水绕树丰的地方有浪漫,有故事,在这寂寥的戈壁古道上,马车隆隆过,杀戮发生过,狼烟燃起过。时光却佛平了所有发生的动荡,戈壁滩依然空旷,依然茫茫。在这空旷里,当春雨细润的洒下时,戈壁会有怎样的温情激动呢?当冬雪慢舞的飘落时,戈壁会闪现怎样快乐的欢愉呢?我在心里畅想着戈壁的情与爱、悲与欢.....
在我的想像中,若要体会戈壁的粗旷与博大。一定要开着一辆红色的越野车,听着刀郎的歌,行走在旷野之中。是的,一定是要刀郎的歌,只有刀郎的歌才能让我联想到大漠、风沙、胡杨、戈壁、刀客,让我感受到沧桑、悲怆、坚强、冷峻与不羁!仿佛进入了一种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仿佛又放飞了一种心境“天高云淡,神游太虚”。听着美艳消魂的“情人”、悠远空旷的“北方的天空下”、 轻佻蛊惑的“大眼睛”, 弥漫惆怅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似醍醐灌顶,似豁然开朗,似发泄后的愉悦,似忘却后的空灵,刀郎的歌或高亢清亮、或柔情低吟、或深情至真、或欢快轻盈、或叙述婉转。柔情、略带伤感、极具韵味。这都完全符合我对戈壁的情感。因此,开着一辆红色的越野车,车上环绕着刀郎的歌,狂奔在无边无尽的戈壁滩,这是我能想象到的最浪漫的事。(柴妍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17:49:29 | 查看全部

Re:秋色

引用第1楼柴禾于2014-08-20 17:30发表的 秋色 :

   “一叶知秋色”。当远处的树木轻抹出一片半绿半黄的写意,洒下一片秋韵时,你才发现秋季就这样悄悄地来了。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美丽的。可是,敦煌的秋季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也来的叫人惊诧,因为秋的到来,总会让人怀念起那些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的时光,就如风吹枯叶落般让人感觉茫然不知所措。但这也只不过是季节更替带来的短暂情绪而已。秋天,于我而言,是最为美丽的季节。
    初秋时,你会发现太阳会逐渐变的柔情起来,草木尚未枯去,四周依然是绿意盎然,唯有一点秋意,那就是早晚温差大了,空气柔和而清冽,但却没了春的干燥,夏的烦热。从八月底开始,万物成熟,瓜果溢香,葡萄、桃子、苹果、梨、枣等果实,均以或黄或紫或红或绿的色彩,渲染着秋天。这时,你捕捉到的每一个画面,都在向你宣告:秋天真的来了。当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周围的景色一天一个色地在变幻着。由其是秋叶之色,最能代表整个秋天了吧。最先着染秋色的便是那些把枝头伸展在路边的树们,有些仅是被秋风扫过的树枝上的叶子黄了,而隐藏在树林间的树叶却依旧翠绿,午后的阳光从树林的缝隙中倾泻而下,映得黄色和绿色的叶子更为明亮。到了十月,那些半绿半黄的,棕红的,浅黄的,深黄的,金黄的,枯黄的,甚至是褐色的,这众多的色彩扎堆似的凑在一起,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和谐而自然。当然,最耐看的,还是赏秋胜地胡杨林,让每一个进入它怀抱的游人,如饮醇酒,迷离欲醉。那金色的树叶,似乎也懂得时不我待,抖擞着精神,绽放出所有的辉煌。在敦煌,即便是深秋,树木草叶也不皆是枯黄的,总有一些不甘老去的绿叶,固执地留在枝头,因此秋天的色彩便有了动人的层次。车行在乡间田边,更有那雪白的棉花像云彩,农家小院里黄色的玉米堆满院,大地一派秋景、秋色、秋韵。秋色的艳丽,秋韵的浓香,让你怎么也逃不过她的诱惑,无论你的相机镜头对着哪一块,都是美景,无需角度裁减,无需摄像技术,落到镜头都是美。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对着如此斑斓秋色,人的肺腑,果真可以迎着秋风,豁然开朗。
     可是,在很多人看来,秋天无论怎么美,都坦露着一种凋零之美。是呀,眼看着千树落叶,万花凋谢,感受着秋风萧瑟,总是让人怀旧,内心充满惆怅,因而就有了文人们“逢秋便言愁”悲凉情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里也有“己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这些都无不昭示着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悯秋之心了。
     仔细想来,秋天于我也不全是快乐的记忆。记得幼时家贫,深秋时节,因父母出门做工,我常被反锁在家里,每到黄昏时分,广播里便会响起《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这首歌,耳朵里听着哀伤的音调,眼看着别人家渐渐升起一缕一缕黄昏的炊烟,像雾一样罩在村庄上,盼着父母回家却总也不回的失望使我恨极了这首歌,至今,每每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的心就像被人用手攥了一样的难过。书中描绘的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农人荷锄而归的这种最凡俗又最动人的画面,因为秋的萧瑟,在当时作为小孩的我看来,并不是温暖的。
.......
这些文章你单独发帖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17:51:06 | 查看全部

Re:我珍藏着的那片叶子

引用第2楼柴禾于2014-08-20 17:34发表的 我珍藏着的那片叶子 :
我珍藏着的那片叶子
   近日,在整理书柜时,再次看到了它,一片树叶。
这是一片被特制过的树叶,透过阳光,看得见它的条条脉络,薄如蝉翼,清晰而又富有骨感,叶片完好无损,色彩非绿,亦非黄,却一片透明的翠。

   在看到那一片叶子时,我愣住了. 这就是我收藏的那片最爱的叶子吗?除去惊讶于它美丽的姿容并没有因岁月的流失而稍显退色,更惊奇于旁白处自己当年留下的字句。生命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腐烂,一种是燃烧。时间是1991年11月15日。
.......
柴老师单独发帖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19:35:0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1 22:44:0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6楼屿年于2014-08-21 19:35发表的  :
  
谢谢老师的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3:28:51 | 查看全部
看贴是缘分,回帖是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15:45:38 | 查看全部
好文章大家都喜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