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1|回复: 0

“破格”与“规范”

发表于 2009-5-5 10:02: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下岗工人蔡伟,38岁,只有高中学历,近日被复旦大学破格列入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一段大学选才的佳话在社会上传扬开来。  其实,从历史上看,大学破格录取并不罕见。比如,连高中文凭都没有的何其芳,被北大考察后破格录取,终成一代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破格录取。只是随着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日益“规范”,破格录取才变得十分敏感。
  为体现公平公正,大学确实需要“规范”招生,遵守统一的招生规则。目前这个规则主要是指通过高考、硕士和博士考试录取的规则。但“规范”并不代表要死守“规则”。不为金钱、不为攀附权势,以发掘人才为目的的“破格”,也应是“规范”中的内容之一。
  有时候,“破格”恰恰能确立一种新的“规范”。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弥漫着浮躁风气。许多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考上名校,考名校则是为了以后谋取一份待遇优厚的好工作;不少优秀的年轻人到国外留学,辛苦打拼后在国外大学获得教授席位后,就不思进取了,因为他本对学术研究不感兴趣。而从蔡伟身上,我们看到了几乎失传的“读书人精神”。复旦录取他,标榜了一种态度:名校就是应该弘扬“读书人精神”,为真心热爱学术、潜心钻研学问的人创造机会、营造环境。
  倘若没有蔡伟对学问的执著,没有导师的慧眼识才,破格录取不可能实现———而这一份执著,蔡伟坚守了20年。当初,就是因为偏科,他没有考大学。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大学,能否给蔡伟这样的人才提供更加顺畅的发展通道?如今,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在正常的录取之外,能否给一些偏才怪才登堂入室的机会?当“破格”成为“规范”的一部分,大学自主招生的魅力才能真正显现,大学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独到眼光与宽广胸怀。(徐 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