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87|回复: 3

[原创] 生存与生活

发表于 2009-5-5 11:33: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写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


    又到了五月,离汶川大地震已整整一年的时间,尽管这场灾难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当灾区惨烈的画面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它依然能够静静地让你泪流满面,虽然他或她与我们素不相识,从未谋面,但我们依然为此心痛和悲伤。
    惨烈的地震让人直面生死,不管你有没有准备,不管你是富贵抑或贫穷。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逃生无疑是很多人本能的第一选择,然而,总有一些平凡的人们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散发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辉,他们不止感动了四川、中国,也感动了全人类,他们必定将成为全人类的骄傲!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死亡非常恐惧,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老家有生前给老人准备棺材的习俗,爷爷奶奶大概在五、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购置好了棺材,放在厅堂上,黝黑黝黑的外表,为了防潮还架了起来,给我一种非常高大的感觉,我知道人死了就要躺在里面,然后埋起来。那里面肯定是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见,我是极不愿意躺到里面去的,万一没死就埋进去了呢?出又出不来,喊又没有人会听得见,每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特别无助,感觉害怕极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担心并没有向大人提起。随着年岁渐长,早已经不再担心那些事情了,这次地震,想起灾区的孩子被埋压在废墟下面的无助和恐惧的感觉,心里就一阵颤抖。闲来无事,在网上浏览,灾难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细节再次深深的打动了本已略微平静的心。记得有专家认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一种动物,她最后的命运一定是会灭绝的,这不免叫人觉得沮丧,我们注定是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作为一个个体你来到这个世界自己不能决定,何时离开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也无法决定,我们甚至连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也远认识不清,浩瀚的宇宙哪里是尽头呢,谁都无法想象。但我们和亲人、朋友、同事还有那么多不认识的人们在一起,我们一起组成社会,共同生活。其实作为人类的一员,不管你是什么肤色、种族、国度,不管是自诩为优等民族的德国人还是非洲丛林中的原始部落,放在地球或者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基本毫无区别。发展到今天,当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存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再考虑如何生存,而是考虑怎么活的更好了。但象地震、洪水、旱灾、矿难、交通事故等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仍然在不停的提醒我们,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依然是危险的,人类还远不是地球的主宰,生存依然是需要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身处灾难中的人们,很多人为了生存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勇气和力量,有自断残肢求生的,有喝尿液延续生命的,还有更多人在那一刹那间便阴阳两隔,生命是宝贵的,不能重来,常听到安慰受灾的人们的一句话是: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来。是啊,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付出一切,但这只是如果,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我不喜欢那句“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的口号,在大自然面前,我感觉那简直有点可笑甚至弱智,多少带点政客的味道,人类在灾难面前是弱小的,不承认这一点,不老老实实的做好学生的角色,不吸取教训,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悲剧便注定要重演。是的,灾难我们无法拒绝,但我们能够减轻它带给我们痛苦的程度,四川灾区中死难的同胞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牺牲,我们真的应该从中汲取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不然,逝者怎能安息,生者如何前行?
    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举世震惊的地震将在人们的印象中渐渐模糊远去,这段惨烈的岁月也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记录人类历史的安静的符号。生活还将继续,留给我们这些不在震区的经历者的,不应该只是数十天的感动和震撼,不应该只是多了一段饭后的谈资。珍爱生活吧,我的朋友,珍惜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珍惜每天早上撒进屋里的一缕阳光,珍惜孩子每一张灿烂的笑脸,珍惜你的爱人常年如一日默默为你做的每一件琐碎的事情,珍惜老人每一抹慈祥的笑容,不要再为工作中的不如意而烦恼,不要为暂时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而苦闷,人生苦短,我们没有理由把时间浪费在后悔、懊恼和怨恨上,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31:49 | 查看全部
生存是一种幸运,生活是一门艺术。人生苦短,我们没有理由把时间浪费在后悔、懊恼和怨恨上。
说得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22:38:39 | 查看全部
朋友,珍爱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22:50:09 | 查看全部
写得很好,再次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