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精细管理是企业永远的主旋律。同样的设备,不同的管理、不同的人去操作,其效果也不相同,因此,采油二厂注汽工程部眼睛向内,发动职工:
精细加精心 巧手降能耗
王明堂 单朝玉
注汽队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将水变成蒸汽。蒸汽通过管道注入地下将稠油降粘,并产生一个驱动力把稠油开采出地面。所以说,“稠油热采,注汽先行。”
稠油开采中注汽锅炉的能耗所占的比例超过总能耗的70%。2009年,采油二厂注汽工程部眼睛向内,通过推广“一轮一炉一分析”等活动,不断提高班组的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保证锅炉经济运行,实现节能减耗、降本增效。
优化运行,生产参数最佳
最早开展“一轮一炉一分析”的是注汽一队,他们通过对一个注汽周期的单台锅炉进行一次单耗分析,查找影响单耗的原因,对症下药,持续改进锅炉管理方法和运行工艺,使锅炉注汽单耗不断下降。
2008年5月,注汽一队在对1号锅炉计量数据统计分析中发现:锅炉风门的大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油温、雾化压力等因素影响热效率的高低,热效率直接影响吨汽单耗。原因清楚以后,该队在生产中进行多次调整试验,通过调整锅炉风门,加强燃烧系统控制,调整渣油雾化压力,提高燃油温度等措施,使锅炉运行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油、风配比参数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一轮一分析,一轮一调整,确定锅炉设备最佳运行参数,锅炉注汽单耗持续下降。2008年,注汽一队的吨汽单耗由原来的每吨62.16千克降至57.66千克。此后,注汽一队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轮一炉一分析”制度。2009年4月,此办法受到中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事业部专家的肯定,并称赞该队确实做到了精细管理,把节能减耗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实处。
2008年以来,注汽工程部先后对各注汽站油、气、水、电计量系统进行了全面完善,实现了单台锅炉能耗独立计量,为“一轮一炉一分析”提供了计量支撑,该方法得到了全面推广。
精心操作,运行状态最佳
按制度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到最好。再先进的设备也取代不了人的操作,一台设备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效能,就掌握在操作它的人的手里、心里。
一名技术精湛的优秀注汽工,必须精通热工、电气仪表、机械维修和水质分析等多门技术。为提高岗位工人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注汽工程部推行了半小时停炉分析制。每次超过半小时的停炉都要写出书面停炉分析报告,深层次分析停炉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措施,通过分析-纠正-再分析-提高这个过程,深化了管理,锻炼了队伍。如今,原来需要维修中心才能解除的一般性问题和故障,操作工人都能及时发现并很快排除。2008年以来,注汽工程部最高时一天同时运行22台炉,而故障停炉次数明显减少,锅炉的综合运行时率从98%提高到99.5%左右。
走进注汽站,首先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高压锅炉运转声,高压锅炉输出的蒸汽温度高达300摄氏度,蒸汽压力高达14兆帕。因此,注汽工要常年与高温、高压打交道。而注汽站的职工为了让燃煤锅炉以最佳的工况进行燃烧,常常冒着高达50多摄氏度的高温观察炉膛着火点位置、火床长度、火床平整度、火焰颜色、燃烬段长度等,往往在炉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随时观察炉膛燃烧情况,从多个环节入手,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做出燃烧调整,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锅炉较高的热效率和最佳的运行状态。
强化责任,经济效益最佳
节能降耗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要有效地进行节能降耗,一靠提高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二就是靠职工的责任心。该部通过开展“两比一算”等活动算出了职工的压力、比出了职工的责任心。“两比一算”活动主要在班组之间开展:即比锅炉运行效率高低、比水处理再生时间长短;算吨汽耗盐、吨汽耗水、吨汽耗油、吨汽耗电多少。
为促进各注汽队的节能降耗工作,注汽工程部建立了单炉单耗排序制度,制订了“四比四创”竞赛方案,即比管理,创名牌基层队;比责任心,创生产水平新高;比技能,创岗位明星;比协作,创班组形象,充分调动了各注汽队单炉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汽职工用心操作,用他们的双手将锅炉单耗不断上升的势头拉了下来。
今年1月~3月,注汽工程部共生产蒸汽54.15万吨,吨汽生产成本164.0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76元。
王明堂 单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