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5,大部分人已经换过一两次工作,并强烈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周40个小时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来挣钱养活自己。但是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可以找到一个稳定的、小有乐趣的工作,为我们提供生活的面包,同时可以6点下班让我们回家去做我们热爱的事情(正是这些小热情帮助我们渡过一个个难熬的日子)。25岁,我们还没有太过泄气,也许有点小小的厌世,但是也对这个世界如何运作拼凑出一些大致的概念。同时我们也开始看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大孩子”期,被越来越强烈的无力感包围。世界不再黑白分明,凡事不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只是左与右的区别。我们有了必须要做的决定,必须要选的道路,和由此通向的不同的人生。这种不确定性就如一个无情的杀手。在此之前的人生路上,我们面对的基本都是彼此相似的宽泛选择:中考、高考、大学毕业,然后找工作、成家立业。听起来不难吧?不幸的是,大学毕业后,这个一度平面的二维坐标分崩离析,我们发现自己只是立体社会空间的一个小点,从此全靠自己去探索这个无形的世界。靠这能不吓人吗!这种没有目标感的恐惧和茫然让我们恨不得躲到一个洞里,直接等到自己三十而立,仿佛那时候生活就会自然成形,在我们面前重新展开一张清晰的人生地图。
要我说的话,我不太相信什么20多岁是人生最好年华的说法。我一直向往30岁,觉得那才是成为成年人的奇迹转折点。然而,当我离这个数字越来越近,却发觉这无非也只是个数字、年龄的衡量尺度而已。大部分“成年人”,其实就是装的比较像大人的孩子而已。这就好比一个魔方,我们把人生的一面打磨的光鲜亮丽,却立马发现另一面又乱作一团,需要重新整理。
20多岁的年纪,我们在一种骄傲自大与缺乏安全感之间循循徘徊,这其实就是这个年纪的美妙之处:人生的不确定性、无限的可能、偶来的成功瞬间。比如第一次拿到offer(拿到我们想要的工资!),一次成功的约会发展出的另一半,一个带给自己欢笑、陪伴自己走过伤心日子的终身伴侣。我们开始有一群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开怀畅饮。我们成为经济独立的成年人,完全靠自己偿还每月的信用卡账单,时不时奖励自己一下,买双漂亮的鞋子,用现金!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这就是生活的平衡,真的,是那种成长、自立带来的人生快感,那种掌握自己命运的快感:我们会拥有自己一直梦想的生活。
那将是任何物质都不能取代的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