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原标题:党建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花常开
记者:姚玉琳
阿勒泰有汉、哈、回、蒙、维等3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地区总人口的58.8%,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地区创建工作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地区呈现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示范结对,凝心聚力带团结。全地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组织保障作用,建立每名机关领导联系一名宗教人士、1-2个贫困户制度,选派驻村工作组,长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政策宣讲、维稳帮扶工作。将农村“四老”人员及农村党员、大学生村官编入“十户长”队伍,并注重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作用,及时发现、报告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迅速处置化解。今年以来,全地区抽调3657名各族机关干部组成582个工作组,与全地区508个村、20个农牧分场、54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各级工作组领导与对口联系点结对子,承诺三年做强一个产业,推出一批能人,人均增收1000元;工作组队员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亲戚,推行向群众介绍一种致富项目、宣传好一项惠农政策、解决好一件生活困难、征求到一条意见建议的“四个一”工作法,努力在活动中拉近距离、掌握民意,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目前各级工作组干部走访各族群众454574人(次),向乡镇、村(社区)及相关部门反馈各类信息和意见建议3800余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815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2143个,开展科技知识讲座、组织文体活动1273场(次),开展宣讲活动60350场(次),教育群众271416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75418册。
重点培养,建强队伍聚团结。地区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工作来抓。注重在有威信、有影响力的民族群众中发展党员,结合在职党员双岗双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承诺,积极引导他们争当维稳标兵、为民楷模,发展先锋。优先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拓宽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干部选拔渠道,注重从少数民族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少数民族党员中培养村干部,通过自觉学习、遵守、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成为促进生产发展、做好群众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骨干力量。
移风易俗,解决问题稳团结。地区四套班子领导通过“接访周”、“出访日”等形式,与各族群众在拉家常、交朋友中听取意见,整顿风气,抓住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收集梳理“两居”住房、城乡低保、草场使用、土地流转、用水用电等方面突出问题36个,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3个,与群众互动寻求破解难题办法26个,化解信访问题、矛盾纠纷14个。先后开展了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非法开垦土地、民生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党员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等17项专项治理行动,排查清理机关违规车辆27辆,取消2014年准备开工建设的办公大楼项目3个,对112个单位和127名“机关病”严重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在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弘扬“热情、好客、感恩、爱国”的淳朴民风。
文化引领,民族产业推团结。结合地区全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品牌,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各级党组织找准自身工作与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并在每个乡镇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及大学生村官,组建起一支带领农牧民致富的“党员创业先锋队”,通过大力培植、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和引导民族党员群众领办创办特色养殖、民间刺绣、手工艺制作、农家乐等经济实体,使农牧民逐步走上依托民族特色产业发展致富的路子,增强了党组织在产业培植中的凝聚力。地区四套班子领导逐户走访慰问结亲户,在思想、政策、技术等方面引导帮教,制定帮扶计划64个,帮助36户贫困户理清致富思路、找到致富项目。
落实民生,惠民服务促团结。针对各层级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制定印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15条要点和“一线惠民服务8+1”工作法,让各级干部贴近各族群众,大办实事、好事,帮助民族村落实为民服务实事1600余项,化解群众矛盾4084件,解决热难点问题2978个,落实民生项目657个。阿勒泰市通过小区“说事点”、“说事日”,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帮扶各族困难群众9676户,慰问贫困户、农村“四老”人员1994人,发放慰问金137万元。阿勒泰市投入5000余万元,解决了2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的饮水问题,对市区10公里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并对147户群众草场进行了确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