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混居”状态 实现分类排放
据介绍,十三陵出土文物种类丰富,按质地划分有金器、银器、玉器、瓷器、铜器、锡器和丝织物等,按用途划分有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等。但受面积狭小所限,3000多件文物在老库房中一直处于不分种类“混居”的状态。
新库房启用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据特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库房启用了新柜架,坚固耐用,布局合理,可以将文物按类别、质地分库管理,科学排架,完全符合国家文物藏品保管的有关规定。
订制“保护壳” 展示文物定期轮换
老库房不仅文物柜架十分陈旧,而且大部分文物都没有囊匣保护,处于“裸奔”的状态。新库房建成后,3000多件文物都将有量身订制的囊匣。“我们测量了每一件藏品的尺寸,专门订制了合适的文物囊匣,保证每件文物存放安全稳固。”
有了这个“保护壳”,即使文物从30米的高处掉落,盒里的文物也不会受到丝毫损伤。目前,十三陵特区办已经订做了700多个囊匣、86个柜架和337组专门盛放丝绸的抽屉。
据悉,今年11月起,3000余件文物将陆续搬家。为了便于查询和统一管理,十三陵特区办还为每件文物制作了现代化的文物电子账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