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实际操作中,以精、细、实严格要求自己,既增强了学技能、钻业务的意识,同时又能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整体素质,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用钱“买”来的第一名
5月6日,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掘进622队后勤班员工吴天涛,从机动科负责人手中接过200元“四超”物质捆绑技能比赛第一名的奖金,兴奋地和身边的其他工友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分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在用冠军来洗涤过去的耻辱。他们曾一度痛苦地挣扎在那次跑车事故中……
醒悟于:一次弥天大祸
2004年12月,天已骤冷,夜空下的工业广场上几个身影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井下急需25KW绞车!这是刻在每个忙碌者心上的大事。从接到通知到现场,他们是跑着来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捆绑好的绞车被匆匆地推进了罐笼,运往了工作地点。数小时过后,还没等他们从疲惫中挣脱出来,井下就传来消息,由于他们捆绑不好,55KW绞车在工作地点下放途中,被摔成了几大半,成了一堆废铁,而飞出去的废铁差点将大巷行走的一名瓦斯检查员击成重伤,那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数万元。当吴天涛说起当初,心中满是悔恨。就因为他们平时对绞车的捆绑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草草地用废旧钢丝绳绕了几下,并随手捡了几根木棒揪了几下,就慌慌张张地将绞车推进了罐笼。那段时间,他们简直就成了过街老鼠,捆绑的物质都成了次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进罐笼,井下急着要材料,地面材料却久久不能入罐,他们当时那个急啊,简直可以用跳楼来形容。
崛起于:一次次碰撞中
对于“四超”物质捆绑技能比赛,没发生事故前,他们可以说是点都没有放在心上。不就是区区的200块钱,谁能放在心上。可自那次事故过后,他们知道了捆绑的重要性,也想通过比赛中来检验捆绑是否合格。但每次比赛,他们都是最后一名。捆绑不严实,用时最长!这是评委下的评语。“难道我们真的就这么差?我们对工作没有责任心?”在一次班组聚餐中,面带醉意的班长尹祖斌冲进了雨里。那次,他们都醉了,在雨里,他们几个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从那以后,不管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季,在工业广场上,总能见到这几个人的身影,装绞车,捆绑绞车,再解开,再捆绑……因为在他们心中,物资捆绑精细化就是对安全的一种承诺,就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
2008年,石壕煤矿一年一度“四超”物质捆绑技能比赛在该矿工业广场上举行。一度夺冠热门的综掘队被一匹黑马给冲下了奖台,他们就是几年前捆绑不严造成物资损坏的掘进622队后勤班,他们以动作娴熟、捆绑严实、耗时最短成了夺冠热门。这是他们心中藏着的那份坚定,那份责任赢得了比赛。今年,是他们继续保持冠军的又一年。
“我们现在都纳入矿人才库了,有机会优先评先、评星级人才,这完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后勤班员工刘小兵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金银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