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66|回复: 5

[随笔] 输在了起跑线上

发表于 2014-8-31 09:19: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看过一篇微博,有句话震撼心灵:“世界上诺贝尔奖有一半是德国人或德裔获得的”。有位亲戚作为交换生到德国上高中一年,所见所闻和微博所述大致相同:德国的中小学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课程与作业,下午基本是不上课的!干嘛?交友,野游,玩!他们的幼儿园甚至规定不允许过早开发我们所谓的智力!原来德国人是这样赢在了起跑线上的。
       即便是书本知识,也是他人的实践总结。所以,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实践论》中一句话的大概意思。教师的祖师爷孔子有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可不是像有的人解释的那样:学习并不断地温习是件快乐的事。这句话的本意是:学习并且时常实践才是快乐的事啊!孔子这么说的,在其教学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孔子的课程安排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除了书、数是理论课外,乐、射箭、驾驭都可以视为实践课程的,或称之为技能课程的。礼,德育的教程。理论学习在孔子那儿并不占据主要的地位。
       英国学者普坦尔指出:世界上曾经重要的发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但是当今世界,我看世界上重要的发明一半以上源于德国恐怕也不为夸张。近代中国的落伍,背离了孔子的教学模式也许是重要原因之一。孔子的学生,驰骋田猎的大喝一声“驾”与弯弓射雕的勃勃英姿,哪里有丝毫文弱之气?为何后世形容文人多用“文弱书生”、“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等词?“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似乎成了文人自视清高的遮羞布了。
       拔苗助长, 欲速则不达,中国人都知道的,可是到了孩子这里怎么就行不通了呢?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孩子就被填鸭子似的灌满各种知识——他人的知识——理论的东西,看似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其实从根本上剥夺了孩子们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除了会考试、夸夸其谈外,并没有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教育本质上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的。我以为这正是教育问题症结之所在。
       一个事例似乎很能说明问题。曾经,法国的光学玻璃遥遥领先于德国。因为德国的瞄准镜玻璃里面常有小气泡而影响瞄准,对枪炮而言十分致命的。德国人在花费重金进口这些玻璃的同时,也在研究探索这种玻璃的制作。但始终不得其解。最后高价买回了法国人的专利。得知真相后,严谨而著称的德国人欲哭无泪! 原来专利内容就是在玻璃快要出炉时使劲搅拌搅出玻璃中的气泡即可!一个没有玩耍童年的科研人员无论理论多么精深做梦恐怕都不会想到原来解决之道这么简单。
       没有一个玩耍的童年,其对速度、加速度、力量、压强、色差、柔韧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体验就不可能有感性的认知,也就很难出大师级人才的,客观世界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要远远大于书本上的理论。不是有句话吗?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我们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屏蔽了孩子们的彩色世界!不但如此,过多的不能消化的理论知识还会让孩子产生畏难和厌学心里,哪里再有兴趣探讨未来世界呢?!
       现行大学教育体制,可以说是现在教育弊端的罪魁祸首。当数学零分的臧克家以一首三句话的小诗就被破格录取大学时,注定了“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破产。因为可以不上学在家学习的,到时候考就是了。当然,大学自主招生,很久以前的事了。
       普法战争后,德国人说赢在了小学教育上。把下午还给孩子吧! 玩,好好玩,也是孩子们成才的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因为玩就是儿童的社会实践——遗憾的是现在做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1 09:46:57 | 查看全部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受约束天马行空的玩,可能更具创造力!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 10:19:13 | 查看全部
中国人总觉得教育从娃娃抓起,把孩子放在一个框内,让孩子形成固定思维,禁锢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失去童年的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 15:37:04 | 查看全部
学习,向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13:07:08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 15:52:55 | 查看全部
德国人的做事的认真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就算出门之前放在桌子上的杯子也要经过测量,要是中国人只是随手一放,哪会在意这些细节。正因注意细节,才得以促进德国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