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事评——汉字大“荟”

发表于 2015-4-7 13:58:28 | 查看全部
这才是学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18:35 | 查看全部
20083185327334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24:04 | 查看全部
趵突泉,我记得有个传说是一头豹子刨出来的泉眼,所以叫 趵突泉。我查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25:39 | 查看全部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26:35 | 查看全部
记混了,传说是 虎跑泉 的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29:38 | 查看全部
据史料记载,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  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C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象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趵突”一名最早就出现在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诗文之中。曾巩曾出任过齐州(即今济南)太守,非常热爱齐州的山水,他描写这处泉水的那首七律,题目就叫做《趵突泉》。诗是这样写的:  一派遥从玉水分, 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常早, 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旁行似鉴, 最怜沙际涌如轮。  曾城齐鲁封疆会, 况托娥英诧世人。  曾巩还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可见,“趵突”这一称谓当时还只是在民间流行,它很可能就是一个象声词,类似“噗嘟”、“咕嘟”等等,以描摹泉水汹涌喷薄的声响。古人也曾称趵突泉为“瀑流泉”,“瀑流”其实也是象声,可以作为“趵突”的佐证。如果这一推断不差,那么曾巩能够直接运用民间语汇于诗文创作,使得“趵突”一名从此日益响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08:50:37 | 查看全部
20083185327334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9 11:21:21 | 查看全部
路过看看朋友,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08:03:09 | 查看全部

回 1097楼(江上牧歌) 的帖子

感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08:29:25 | 查看全部
20083185327334_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