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忆那座矸石山
一早打开电脑,习惯性的浏览新闻和图片,各样的新闻和奇人异事充斥着电脑屏幕,当看到腾讯纪实图片故事《末代矸石人》,却勾起了笔者对矸石山的记忆。
小时候,家就在矿上的矸石山下20米远的地方,一座用从矸石山捡来的瓦头石盖的两间平房,甚是简陋,这便是儿时对家的印象。条件虽苦,一家人却齐乐融融。父亲早年在矿上上班,母亲在家照顾着我和妹妹。
由于生活条件有限,买不起蜂窝煤的家,只能去矸石山捡些煤块做生活燃煤,那时的矸石山周围有近几十户人家生活。母亲也在闲余之时,自制了小抓钩、篮子、手套、围裙等工具,加入到捡煤的队伍中,每次的收获有多有少,但已足够生活用了。积攒多了,母亲就会卖掉一些,补贴家用。
每天,一出门便看见高高的、黑色矸石山伫立眼前,好像一个大将军默默守卫着生活在它周围的矿山人。矸石山高而陡,最常看到的是,从山上滑落的矸石块,夹带着滚滚煤尘,像野马呼啸而下。看着滑落的矸石,我总是担心自家的房屋被蹦起的矸石砸到。
那候,矸石山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好的乐园。放学写完作业后,一群小伙伴便聚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玩耍,俨然占山为王的一种架势。时而俯冲下山,时而群而攻地,时而欢乐歌唱,完全没有忧愁的小伙伴是那样快乐享受童年。
有时候,看到父母累了,小伙伴们也学着大人的模样,拿起小抓钩、挎上小篮子去捡煤块,情况好的话,能捡满满一小篮子,便高兴的几个人相互帮忙抬着回家,开心的是,总能听到父母的表扬,“我家孩子真能干,知道为家分担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美滋滋的,一种成就感在心里荡漾。
离矸石山不远处是一片水塘,水塘中央长满了芦苇,一群野鸭悠然自得的在水里舞动,为小伙伴们呈现着最优美的舞姿和演出,高兴地孩子们欢呼雀跃。每到夏天,小伙伴们结群下水游泳,水深处也只到孩子们的脖子,有胆子大的,会游到水塘中央,捡鸭蛋,分给小伙伴们,天真快乐的笑脸印在水面上闪闪而动,那便是一种幸福。
水塘边住着一位老爷爷,记不清老人是哪儿的人了,独自一人生活。看到我们去,老人总是笑呵呵的迎着,拿出自己也不舍得吃的糖果分给大家。老人会手艺活,会用芦苇编凉席,用芦花做芦鞋,小伙伴们又叫做“芦窝”,穿着即保暖又舒服。老人会把自己做好的凉席已最低廉的价格卖给我们,芦鞋则作为赠品送给孩子们穿。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芦苇还有一个学名,叫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苍茫,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记住了这个名字,也告诉了那些幼时的伙伴,它真的很美。
而今,矸石山、平房、水塘……早已不复存在,看着电脑里那些有关儿时记忆的照片,我的思绪被定格了,埋藏记忆深处的画面,又浮在眼前……(王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