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当年挨饿把饭给我吃
前日,高锦旭(右)寻找到半个世纪才见面的恩师梅连春,两人一起在翻看老照片。
高粱米饭和土豆炖豆角,大米饭和鸡蛋酱,这两顿饱饭让他感恩
记了50年,更温暖了他半个世纪。
如今学生63岁,老师已经74岁
“梅老师,您让我找得好苦,今天总算见面了,我找了您50年……”前日,在葫芦岛兴城市教育局家属楼下,从天津赶来的高锦旭眼含热泪,紧握74岁老师梅连春的手,梅连春仔细端详着高锦旭,一幕师生50年后喜相逢的场景感动了全场所有人。
每次把饭给他老师都说自己不饿
50年来苦寻恩师的男子高锦旭今年63岁,家住天津市。退休前因爱好摄影,高锦旭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摄影记者。 52年前的一段特殊经历让高锦旭全家吃了很多苦,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母亲便带他回到锦州姥姥家,在锦州市龙江一校上五年级。梅连春是高锦旭的音乐老师,兼任大队辅导员。
高锦旭当时的特殊身份让很多人都不敢接近,有些同学还欺负他,不愿意和他玩。梅老师发现后都及时制止,还处处保护他。当时家里生活异常艰难,高锦旭时常挨饿,别的学生吃午饭,他时常跑到操场上玩。
一次学校开运动会,高锦旭没有带午饭。到了中午,看到别的同学坐在一起吃午饭,高锦旭假装离开了。可能是条件反射,再加上早晨也没有吃饱饭,看到饭菜,高锦旭的肚子就开始不听话,饿得咕咕响起来。
这引起了梅连春的注意,追上前问道,“孩子,你咋没带饭呢? ”高锦旭回答:“我……我……”。此时梅连春已经明白了一切,于是便将自己的午饭给了他吃,自己饿肚子,“快来吃饭,早晨我吃得多,现在一点儿也不饿”。
高锦旭起初很不好意思,说啥也不要。后来看到梅老师一脸的严肃,有些不高兴了,他才怯怯地走到老师面前,接过梅老师递过来的饭盒,吃着可口的饭菜,不知不觉,高锦旭的眼泪流下来了。
还有一次也是中午吃饭时间,其他同学都在用餐,高锦旭再次偷偷溜了出去,被梅老师发现后,得知他家没有粮食了,就再次把自己带的饭给了他。“孩子,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哪能行啊?快过来,把我的饭吃了。 ”
每次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高锦旭的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儿,几乎都是边吃饭边落泪。而每当此时,梅老师都会鼓励他:一定要坚强,困难都是暂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拼搏就会苦尽甘来。高锦旭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老师。“我现在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吃的是高粱米饭,土豆炖豆角;第二次吃的是大米饭,鸡蛋酱。每当我回想起那段经历,我都会流泪,那是幸福的泪水。这两顿饱饭让我铭记了50年。”高锦旭说。
临毕业时,辽宁戏曲学校来招生,由于高锦旭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梅连春帮他报了名。一次初试、两次复试,梅老师的陪伴给了高锦旭信心和勇气,最后他成了龙江一校唯一考上这所学校的人。
高锦旭在戏校读到第三年时,文艺整顿,他因父亲右派问题,又被送回锦州读初中。一回到锦州,高锦旭便回到母校找梅老师,一打听梅老师此时已经调走了。
老人苦寻恩师五十载
参加工作后,高锦旭在铁路部门工作。每当遇到挫折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梅老师那慈父般的亲切面容就时常浮现在眼前,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他曾多次打听梅老师下落,都被告知已调到兴城市了。后来他还几次到兴城打听梅老师,可都没有找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找到恩师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今年6月,高锦旭到兴城市高家岭乡汤上村度假,他又把寻找恩师梅连春当作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这一次,有人说认识梅连春,在围屏乡小学当过校长,后来调到兴城市里了。根据这一线索,高锦旭便往兴城市教育局打电话,打听梅连春的信息。对方称由于他退休多年,没有他的任何记录。
今年7月,他再次到兴城市采访,在兴城贴吧上发了一个“寻找恩师梅连春”的帖子。几天后有人回复,称梅老师的儿子和兴城市医院放射科的牟大夫是好朋友。当时高锦旭异常兴奋,在好心人帮助下,马上给村里在兴城市医院工作的李医生发去短信。
老师感动:50年了学生还没忘记自己
在李医生的帮助下,高锦旭终于找到了梅老师的电话。高锦旭先给梅老师发了个短信,当时梅连春正在外面,这也是他第一次学会看短信。当他看到高锦旭的名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50年了,学生还没忘记自己。
尽管当晚已经是9时多了,高锦旭还是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又拨打了梅老师的电话,长谈了一个小时。高锦旭让老师在家等着,他会尽快赶到兴城拜见恩师。
前日,李医生从兴城火车站把高锦旭接到了梅老师家,梅老师已经等候在楼下。“老师,可找到您了,当年您挨饿把午饭让给我,是您保护我,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啊!”说着,高锦旭已泣不成声。
原来,高锦旭到沈阳后,梅连春因多种原因于1962年调回兴城,在农村工作了20多年,后来在兴城市南一小学退休。梅连春没想到,自己的离开,会让学生找了这么多年。
当年的一份关爱让学生记忆了50年,寻找了半世纪,梅老师更是感动不已,“就那两顿饭,根本不算啥?何况老师关心学生是应该的,这也是我们当老师的职责”。5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高锦旭破涕为笑说:“虽然和梅老师相处只有两年,但对我的影响很大,梅老师待人亲切平和的良好品格让我懂得了做人要与人为善,更要把受人滴水之恩永远铭记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