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玻璃,本来是透明的。用金刚砂等磨料磨一磨,就成了磨砂玻璃。隔着磨砂玻璃,什么也看不清。有一阵子,曾经流行用磨砂玻璃做卫生间的门,既漂亮时尚,又保护了隐私。 曝光,本该是透明的,可是,有一种曝光,也像是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影影绰绰,让公众看不清真相。这种曝光方式,也蛮流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保护曝光对象的“隐私”。
生出这点感慨,由头,是看了昨天新民晚报民生版的头条新闻。这条消息说,上海有关部门选取113家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20%企业为无证经营。此外,目前全市200多家集中式消毒餐饮具企业尚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病从口入,餐饮具卫生,事关市民健康,尤其是在甲型H1N1流感的阴云尚未散去的背景下,有关部门进行这项调查、记者采写这条新闻、编辑突出处理这条稿件,都很有眼光。这篇报道,提醒大家,对所谓的“消毒餐饮具”,要睁大眼睛,加以甄别。
可是,怎么甄别呢?读了这则报道,却好似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弄不清楚。因为,报道没有告诉我们,这20%的是哪几家企业。或许,有关部门没有提供这些信息,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但是,不知道他们考虑过没有,这样的曝光,起码带来三个问题:首先,对违规者未起到应有的警诫作用;其次,对另外80%的有证企业,也不公平。因为公众得不到可靠信息,可能拒绝使用任何消毒餐具。这对这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是一种伤害;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样曝光,让广大消费者无从判断哪些消毒餐具可用,哪些不能用。有关部门原本想起到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消费者健康的效果,大大地削弱了。
曝光,通常是指揭露违规、违法行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有关管理部门,比如工商、质检、技监等,将他们掌握的相关情况公之于众;一种是记者得到某些线索,通过调查写出报道。这两种模式,最终都要通过媒体发表,才为公众知晓。曝光,是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揭露了真相,批评了丑恶现象,深受公众欢迎。
但是,我们却常常在曝光的稿件里,看到“某单位”、“某公司”等字样,这一个“某”字,就好似金刚砂,它一出场,本来透明的玻璃,就变成“磨砂玻璃”了。曝了光,却不点出曝光对象的名字,原因复杂,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是出于无奈;有时候,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媒体,一定要认识到,曝光隔着一层“磨砂玻璃”,保护了被批评对象的“隐私”,却使得舆论监督的透明度大打折扣。
舆论监督的透明度,事关公民的知情权,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件大事,不容小视。所以,曝光不能隔着“磨砂玻璃”。(新民晚报.李天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