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收藏练就笔墨功底
黄宾虹的画学渊源、收藏喜好和思想情怀与他家乡歙县有很大的关系。歙县古称徽州,以徽商闻名。徽商“贾而好儒”,活动范围“几遍宇内”,尤其是在江南各地,向来有“无徽不成镇”之说。他们喜好艺术品收藏,是艺术品市场有力的赞助者。徽商的收藏喜好由来已久,早在明中期吴门画派崛起时,他们就已活跃在苏州地区的艺术品市场,并收购大量的字画。
此外,徽商还依靠发达的宗族制度,把部分藏品以家族承传的方式传之子孙,形成收藏史上特有的“世守”制度。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黄宾虹出生时的晚清。其父14岁时经商于浙江金华,失败之后携家返回故里,最终老死家乡。这一方面深深地影响了黄宾虹的重商观念。另一方面,其父继承了徽商儒雅之风,家中收藏有大量的古籍、古书画、古印章等。黄氏自孩童时就在这种艺术氛围中浸染,经常摹习沈周、沈庭瑞等人画册,尤喜董其昌、查士标之画,乃刻意研习不辍,故这一时期黄宾虹的山水画风格疏朗见白,古朴清逸,营造幽淡之气氛,被称作白宾虹。但从画面中还是可以看出用笔松秀灵动,线条老辣的特色。
家族收藏对黄宾虹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和意义。首先,家族的艺术藏品成为他摹习传统的资源,又为他对古书画原迹长期接触和临摹提供了机会,并不断地加以观摩和悉心研究,艺术思想得到最初的启蒙,进而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为其以后的创新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其次,徽人的古书画收藏积累,则培养了黄氏重要的画学思想——亲原迹而疏画谱。他极力反对当时流行的以临摹画谱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其个人书信中也经常提及。如在1940年初,黄宾虹致傅雷书信中说:“欧人收藏精美之物多属私家,而博物馆即使普通寻常,无足研究。”可见他喜欢能直接上手赏玩的,对于放在封闭柜里的作品就兴趣索然了。
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收藏形成了其早期古朴清逸、笔墨简淡的绘画风格。黄宾虹从小就临摹了大量家族收藏的藏品,在具备了一定的笔墨功底之后,他便融合百家,每“遇有卷轴,必须观移时,恋恋不忍去”,于是便“临之一再,摹之再三,至有会心始罢”,从而形成了早期清朗简淡的风格。可以说,这与其家族的收藏是直接相关的,亦说明他研习前人风格、临摹古人笔意的功夫深厚。且我们从他遗存的早年临摹画稿面貌中,也可以追寻出其早期学习古人绘画技巧、古人绘画法度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