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藏家百态
说到私人藏家,拥有至尊地位的当属王世襄先生。优越的环境和年少好奇好动的性格,使王世襄幼时特别喜欢和京城诸多玩家交游,展露出“燕市少年”的特有风貌。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因此也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王世襄2009年以95岁高龄去世,“王世襄藏品”如今也已成为拍卖市场上的一个品牌。他收藏的几十件明清家具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如今全部由上海博物馆收藏。目前流散在拍卖市场上的王世襄藏品也不少,而且都是拍卖市场上的热点,很多藏品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涨价10倍左右。
刘益谦夫妇则是另一类私人藏家的代表。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刘益谦有着与生俱来的精明,也有着吃苦耐劳的务实与强烈的财富积累意识。初中毕业后他开始创业,开过生产皮包的家庭作坊,当过两年出租车司机,还开过百货商店。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益谦在刚刚成立的证券市场中捞得第一桶金。
“我的弱势是没有艺术收藏专业知识,我的优势就是有钱,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优势。”当年刘益谦一番直白的“收藏心得”曾引发众人激辩。2010年,他在艺术品市场的投入接近10亿元,最大手笔就是以3.08亿元拍下王羲之《平安帖》 。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估值体系,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推进“亿元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