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8|回复: 0

还是不把“猪坚强”放进汶川地震博物馆为好

发表于 2009-5-10 10:49: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报载,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汶川地震博物馆也将在5月11日也就是地震一周年的前一天正式开馆。作为一个主题博物馆,该馆陈藏了见证大地震爆发后许多为人所关注的物品。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活陈列,就是去年地震36天后奇迹存活,并被人们誉称“猪坚强”的一头大肥猪。报道说,该猪将作为特殊馆员在专为之修建的“生态猪栏”同观众见面。(重庆晚报5月7日)

  在汶川大地震爆发一周年的时候,通过建博物馆的方式来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缅怀在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见证地震后全国人民血浓于水的博大爱心、彰显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非常必要,非常应时,这样做可以使死者得到安慰、生者得到激励、观者得到洗礼。但笔者稍有微词的是,把一只活猪安置在博物馆里,是不是在有些差强人意的同时,有些差强猪意呢?

  首先,博物馆纪念的主题是人,不宜被一只猪来冲淡。要知道,这个博物馆不是一般的综合博物馆,而是一个主题纪念博物馆。通过记录地震爆发后灾区人民的生活、生存状况,以及全社会对灾区的关注关切,来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因而,人才是主角,其他的都只不过用来彰显人、突出人。而且通常来说,博物馆的陈列通常都是静物,或者是通过现代科技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给人以更直观的感受。将一头大活猪摆放在这里,建川博物馆可能是开了个先河。但不知主办方有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将猪坚强这个名噪一时的“英雄猪”摆放在这里,人们面对这头大肥猪,其好奇心会不会被冲淡,从而是纪念的主题出现偏差。

  其次,猪的本能不当与人的自强精神等量齐观。蝼蚁尚且偷生,任何一种生物都有求存图生的本能,作为一只猪,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一只猪的求生本能上升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或许博物馆主办者可能意图用猪坚强在地震后顽强的生命力来寓意灾区人民的顽强。但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猪的求生本能无论如何也上升不到意志层面。更何况专家在分析猪坚强之所以能存活这么久的原因时,列举了诸如有生存的空间,有雨水维持生命的必须,猪圈里存有木炭也让其能够顶替食物。而人则不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人能生存下来,除了求生的本能外,更有坚强的意志在里面。如果将一只大活猪摆放在博物馆,将在把猪拟人化的同时,也有把人拟猪化的嫌疑。

  再次,猪毕竟是猪,让其自由地存活,或许更彰显一种动物伦理。既然猪坚强的主人大发善心,不把其当作普通的猪而送上屠宰场,成为人们碗中肉、盘中餐,那就安静地让其存活下去,而不当被作为一种观赏物。毕竟,在游人接踵而至的观看前,猪坚强的生活习惯也会被打乱。到那时,名为爱之,实则害之。

  笔者的意见,还是把猪坚强当猪养吧,在其主人的猪圈里,让其快乐地哼哼,终其一生,尽管它是一只英雄猪。建博物馆纪念的是人,无论是遇难的亡灵,还是依然生存的人们。我们不需要用一头猪来衬托人的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