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回复: 7

盘点那些宇宙中真实发生的“世界末日事件”

发表于 2014-9-9 15:19: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盘点那些宇宙中真实发生的“世界末日事件”
ufo探索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精确预言未来,更不用说古代的玛雅人了。实际上,在宇宙中其它的行星系统中充满了真正的“世界末日”事件,例如,彗星的撞击、黑洞的吞噬以及恒星的死亡大爆发等。
经受强烈X-射线辐射的行星
  每当有巨大的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的时候,就会对无线电通讯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中断电网,同时在南北极就会发出色彩斑斓的极光。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距我们880光年之遥的一颗系外行星“柯洛-2b”(CoRoT-2b)上的情况吧。该行星不会经历像地球上这样的“空间气象”,更不幸的是它持续地受着强烈的X-射线辐射,是地球受到X-射线强度的10万倍。强烈的辐射每秒钟吹走其五百万吨的的大气。由于这颗行星离着其母星太近,结果由它本身造成的潮汐力也对母星的强大爆发推波助澜。
黑洞撕裂恒星
  很难想象如果过分靠近一颗黑洞会怎样。当物体在被吸入黑洞之前,强大的潮汐力会把它拉伸撕裂,包括恒星、行星和人。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雨燕”(Swift)太空望远镜就发现了一例黑洞撕裂恒星的事件。在一个距离地球39亿光年之遥的星系的内部,“雨燕”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奇异的闪光。起初,被认为是一个伽马射线爆发(GRB)现象,但是它的光谱特征非常奇怪。后来认定这是一颗恒星被黑洞撕裂的事件。
黑洞撕裂行星
  为什么黑洞看起来如此奇怪?我们只能通过吸积盘发出的明亮光芒发现它的存在,但有时会有东西阻挡住吸积盘发出的光线。不要距离它太近,黑洞或许正隐藏在不计其数的行星所残存的碎片当中。
  围绕在黑洞周围的环状残片是从哪里来的呢?正如你所预料的那样,在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就有这样的极端环境。当一颗携带行星的恒星漂移至黑洞附近的时候,其行星的轨道变得不稳定并且开始从恒星脱离,然后在这场行星大逃亡中行星之间的碰撞使它们变成残片。幸运的是,我们的地球不用担心有被撕裂的命运,因为我们离着银河系中央的黑洞有上万光年的距离。
彗星大冲撞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50光年远被一个巨大的尘埃环所环绕着的恒星,在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个环状结构有着和彗星一样的成分。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在该恒星内侧的行星正经历着频繁的彗星冲击,类似于40亿年前原初太阳系的情形。虽然这些巨大的冰体曾经导致全球性的灾难,但是它也向地球输送了生命起源所需的化学基石。
太阳系注定要发生的世界末日

  你或许还记得我在第一段中说‘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精确预言未来’,但这句话也不完全正确。科学家知道注定的世界末日何时到来。
  在40到50亿年之后,当太阳燃尽维持其核心处核聚变的氢燃料之后,太阳将发生一系列可怕的事件。届时,太阳将把大量的炽热物质抛射进宇宙空间,然后自身发生巨大的膨胀,变成一颗巨大的红巨星,水星、金星、地球甚至火星都被吸入烤成灰烬,剩余行星的轨道也将变得不稳定且混乱。最终,取代太阳位置的是一颗体积非常小密度非常大的“白矮星”,被太阳系的残余灰烬所环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16:28:47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江涛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4:27 | 查看全部
认定这是一颗恒星被黑洞撕裂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5:08 | 查看全部
学习,向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5:18 | 查看全部
支持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5: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5:3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6 09:05:4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