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之后,园区经营每况愈下,不少画家纷纷选择离开。究其原因与周边房地产开发不无关系,22艺术区曾经的负责人黄泷表示,按原来的规划,园区应该由5至6栋的旧厂房组成,当时也获得了宝安区政府同意,可是后来因为旧改项目介入,房地产开发先行一步,一些原本规划做园区的旧厂房被拆迁,变成了高档商业住宅楼。22艺术区此后就一直蜗居在一栋5层楼旧厂房内,发展步履维艰,2013年被有关部门取消了文化产业基地的称号。
2013年3月29日,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认定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通知》,其中有一条规定要求,园区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入驻文化创意企业20家以上,并占全部入驻企业60%以上。格丰机构员工说,单单面积这一项要求22艺术区就不达标,取消文化产业基地之后,园区也就自生自灭,现在只有他们一家机构在此经营。
或与房地产开发有关
作为政府曾经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为什么22艺术区在短短5年时间就消亡了?深圳创库艺术区创始人杜应红曾表示,22艺术区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造血功能,没有做成产业链,画卖不出,画家租不起房,最后只能离开。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2艺术区的快速消亡,与房地产开发脱不了干系。22艺术区所处的地方是老旧厂房,在没有出台详细的规划之初,政府可以拿出一些旧厂房来做文化产业,可是一旦房地产商介入进来,在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慢热的文化产业怎么去抗衡。原本22艺术区是打算扩建的,但被开发商捷足先登,先行将周边老旧厂房拆迁开发。
22艺术区所在的厂房产权属宝安区住宅局和一名自然人,双方各占50%股权。2006年区住宅局将厂房整体出租出去,目前仍旧对外出租,至于是否有拆迁意向,宝安区住宅局称,暂时还没有收到类似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