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回归现实
儿子读科幻小说多,一写作文便是幻想故事,什么太空、时间隧道;什么上帝、撒旦、魔鬼;什么猴年马月驴日,子虚国乌有镇,反正都是人间不存在的玩意儿。高三一次考试,要求以“心态与人生”为话题作文,他虚构出一家换心公司,对这家公司作了一番介绍。此文虽然扣题,形式上也有创新之处,但偏偏不及格。他很生气,一个劲儿抱怨阅卷老师“不识货”。我以一个高三语文老师的角度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作文有创新之处,但幻想的东西,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形式上的创新也带有冒险性。这样,在高考中,稍一不慎,便有可能不及格,即使幻想得不错,创新得不错,如果没真情实感,也难得高分,甚至会判为三类卷。为求稳妥,我建议他回归现实,写比较规范的文体。
在高考前夕,我再次告诫他,要回归现实,写现实生活。当年正闹“非典”,全国上下一条心,同舟共济抗“非典”。他问我:今年的高考作文会不会涉及“非典”?我告诉他:高考作文题一般不与当年发生的大事挂钩,但你可以根据作文题目的情况,在写作时联系当年的大事。
那年的高考作文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他联系生活实际,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教师家属院,为预防“非典”,在大门口设专人看门,严防从疫区回来的人进入家属院。经再三挑选,退休教师老张担当了看门的重任。老张为人正直,铁面无私,不管是谁,只要是从疫区回来,他就让你先去医院体检,等开来证明,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放你进门。他还在大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防非典严阵以待”,下联是“学包公铁面无私”,横批是“一视同仁”。有一次,校长的儿子从北京回来,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让进,校长夫人出来求情,他也不答应,还大声嚷嚷:“学校定的规章制度,你校长家就得带头遵守!要是带回‘非典’,咱门所有的人跟着遭殃!”校长夫人还要闹腾,校长恰好赶到,严肃批评了夫人,让儿子照章办事,校长还向老张道了歉,表扬他做得对。事后不久,在一天傍晚,老张儿子从北京回来了。一见儿子回来,老张高兴得不得了,趁着门口无人,让儿子赶紧回家,还叮嘱他不要出门。有人知道了此事,给他提出意见,他振振有词:“我儿子咋能带回‘非典’?他住在我家,我都不怕,你怕个啥?”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背景是真实的。当年,学校教师家属院的确设岗看门,类似现象确实发生过。这篇作文得了50分,超过了儿子平时历次作文的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