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教师(教育工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0:24 | 查看全部
《莫要物化教师节》
——袁孝冲
每逢教师节前夕,送礼就成了家长们的热门话题,似乎时下的教师节已物化成了 “送礼节”。
我国从85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希望全社会能形成“尊师重教、感恩戴德”的良好氛围。然而,在金钱物欲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家长认为送礼、收礼是教师节的意义所在,甚至向老师送出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礼物,寄予学校能给孩子多些照顾的奢望。
而正当昔日的贺卡变成消费券、鲜花变成高档商品时,我们已有悖于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把师生之间的关系被异化成庸俗的物质利益关系。但也并不见得每个家长都乐意给老师送重礼,因看到和听到人家送了礼,就感到自己不送,觉得不够意思,生怕孩子受到不公的待遇,可是当送了又揣测着怕意思不够,如此等等,种种忧虑纠结着家长,为之也逐渐在攀比中形成了恶劣风气。
其实,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会因学生是否送了礼而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也面临着收还是不收的窘涩境地,不收怕家长难堪,收了怕有辱师德。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受害者,希望教育部门、学校以各种公开形式倡仪拒收礼物于校门之外,净化校园圣地。同时呼吁广大学生和家长,应以健康文明、真诚质朴的方式,来表达敬师重教的情意,尤其是别忘了过往的和退休的老师们,让教师节真正成为一个敬师感恩的节日。——袁孝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1:17 | 查看全部
结构趋势
教师学历逐年提升
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96.3%、86.5%,比上年分别提高0.3、1.1、3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62.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41.1%,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1.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2006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5%、57.9%、59.2%;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占71%、86.4%、90.1%。
生师比渐趋合理
小学生师比由上年的19.4:1下降到19.2:1;初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7.8:1下降到17.4:1;高中生师比由上年的18.5:1下降到18.1:1。城乡分布上,城市教师190.9万人,比上年减少12.2万;县镇3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6万;农村514.7万人,比上年减少8万。
教师职务结构大幅改善
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0.5%(中高级45.8%)、7.7%、20.4%,比上年分别提高0.1、1.1、1.1个百分点。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达到0.3%、4.6%、12.1%,农村学校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有较大提高,与城镇教师高级职务比例的差距逐步减少。
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提高
1999-2006年,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师专由110所减少到48所;中师由683所减少到199所;师范本科毕业生由5.3万增加到24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1:55 | 查看全部
心理健康
2010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上海市小学、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幼儿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而广州市天河区在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据了解,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生在校园里的虐童事件就已超过11起。浙江省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的虐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这类事件的广泛关注。之所以在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已渐渐趋冷的情形下,又重提此事,是因为继媒体对虐童元凶轰炸式的谴责后,人们又开始更多地讨论虐童罪是否该入刑,原因是检察机关对虐童教师做出了暂不批捕的决定,案件退回警方重新侦查,已无罪释放。结果与之前舆论口口声声要求严惩肇事者的期许相去甚远。事件结果与舆论的期许相去甚远,而舆论转而关注的焦点与笔者的期许相去更远,因而,不由得欲申一己之言,以期获得些许尽社会责任的慰藉。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压力过大”,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另据北京市教科院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2:36 | 查看全部
沟通艺术
运用情感把握学生
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听课认真、学习踏实,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这就要教师“感情投入”,其“投入”必须以教师的热情、平易和蔼为基础,把情感置于教学中去,为学生创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着教师传递的情感。因为良好的情感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又能有效地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来挖掘学习的潜力,捕捉他们在课堂上的审美契机,使学生能在情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样,教师在情感作用下也把握了学生。因此,教师运用情感投资能增强教育作用,这种情感是与爱不可分割的,否则,与爱无缘的情感只能起到削弱教育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情感的理解是人对人、对物的热情、友善、冷淡或畏惧或憎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当以热情、友善的情感面对学生。但在与学生交往中既要做到适度又要懂得适时,不能不注意环境和场合的选择。教师的情感必要时也应受到约束,不然的话学生冲着情感的泛滥,教师就把握不住学生了。
教师运用情感,首先是要建立情感,同学生友好相处,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爱好,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找学生说说话谈谈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觉得老师的和蔼可亲。其次是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以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耐心而细致的辅导,同时也以自身的素质和品德来影响学生,使平时建立起来的亲近和信任情感,能在学习上得到沟通和发展。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得以全面的流动和联系。教师通过爱的暖流开启了学生的心扉。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再次是严肃认真、公平、合理、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学生的错误问题。要使学生活泼健康成长,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做法上把好情与严的关系。教师作为成人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分寸和高度,全面平衡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既和蔼、友好又严肃、认真。使教师的“严与爱”能充分地得以体现,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教而不乱;在学生心目中真正地建立起严肃而又爱的教师形象。再后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宽容而端正的思想态度,努力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幼稚和片面想法,更不要忽视学生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或做人的情绪。有的学生身上有些缺点或有“毛病”,作为教师不光是能指出和掌握学生的缺点和“毛病”,而是能在为学生找缺点或找“毛病”的同时,为学生克服缺点,治愈“毛病”。如果教师对学生以冷淡、嫌弃及不友好的态度,不但教师把握不住学生,而且越发使学生缺点更多,加剧学生“毛病”的恶化。
由此可见,教师运用情感把握学生,能激发学生爱学习和努力向上的积极情绪,能调动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教师要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中,善于掌握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健康而积极的情感,从而养成催人奋进的学习习惯,使之和老师有着割舍不开的感情。(该文刊载于《心中的花园》第20页,1997年4月出版)——选自《心灵夜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3:19 | 查看全部
给家长合理化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男孩缺课的情况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3:59 | 查看全部
职称等级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有未定、二、一、高级职称。
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
中学:中学二级、中学一级、高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小学:小教二级、小教一级、小教高级、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5:16 | 查看全部
资格证书等级
高校教师资格证:大专院校任教的人员。
高级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从业人员。
初级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从业人员。
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从业人员。
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从业人员。
职业教师资格证:中等院校从业人员。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证:中等职业学校从业人员。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证:成教学校从业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6:07 | 查看全部
法定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条 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
第三十条 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三十二条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实际待遇
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指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差异,中国各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差异较大。曾经听网友说过,北京市的市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就有明显差异。
笔者生活在一所中等发达城市,做了十几年的乡村初中教师, 有完整而合法的编制,教学业绩和口碑良好,(2011年)每个月的工资500元左右,加上年底的绩效工资,折算后每月实际工资总收入大约500元,个人生活开销(吃穿住行)全部来自这500元,至于其他的待遇(奖金、补贴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百度贴吧上的许多帖子说的跟这差不多。
另外,城市的老师一般(只要自己愿意的话)都可以在外面办补习班,待遇优厚(比工资多),成为自己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没有办补习班的机会的:其一是因为各级领导的明令禁止,领导要禁止农村教师做一件事是很简单的;其二是因为农村的发展滞后,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缺乏课后补习意识。
近几年有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呼声,以便落实法律中的规定,使教师的待遇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效调动,但是却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实际实施起来。
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2012年04月1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老师中,中国几乎排到了垫底的位置。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约合人民币1632元),是全球“最低价”。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约合人民币4537元)。这一新闻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6:44 | 查看全部
解决办法
公务员化想要将教师变为公务员实际是由于教师权益无法得到全部落实、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合理分配造成的。其目的实现工资不低于普通行政干部。
中国中小学教师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地方已出台了文件,明确老师的收入要与公务员持平。朱清时委员可能是担心这一要求在地方上得不到落实,才提出要把中小学教师逐步变成国家公务员,以为这样就能保障教师的收入。
有人认为:国家公务员基本是能进不能出,如果教师都成了公务员,教师职位可能会变成“香饽饽”,这样做优胜劣汰也就不存在了,教师队伍是稳定了,但教学水平却很难得到提高。而且,教师和公务员之间的横向流动也就成了可能(但更可能是单向的),很多优秀教师会教而优则仕,转而弃教从政,可能会变相造成优秀教育人才的流失。同时,一些本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还可能通过种种关系混入教师队伍,把教师岗位当成是转成国家公务员的捷径,这对中小学教育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变成公务员身份,教师本身这个职业就具有执行公务的含义,也是对教师地位的肯定和尊重,教师的福利待遇也跟上去了,可以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也应当把教师列入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范围,也跟公务员一样每年对他们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公务员进行清理,也照样能够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教师和公务员之间的流动,造成优秀教育人才的流失或者一些本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还可能通过种种关系混入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用于规定两者之间的流动规则,如:两者的流动需经过严格的考核(每年一次或多次,跟公务员考试一样严格规范),考核合格后才能流动,也有利于人尽其才。
综合上述两个观点,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结合中国的地方现实情况,把教师变成国家公务员是比较好的一条路。其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关键是各地能否落实中央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的精神,如果这一精神得不到落实,那即使中小学教师真成了国家公务员,恐怕也只是名义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21:47:15 | 查看全部
现实状况
精神富有 物质极度匮乏
从经济学上讲,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教师这个群体是权利和义务最不对等群体之一。精神上的极大富有者,物质上的极度匮乏者。科教兴国的思想自从文革结束后就已经提出,中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科教兴国,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科教兴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重要的应是一种现实的实践行为。科教兴国的关键是提高对教育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中一项最为关键的投资就是提高教师的待遇。
待遇兴则教师兴,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同样成立!这个否命题的简洁直接的表述是教师待遇不兴则国家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