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有自己的隐私,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哪怕父母也不应该打着各种美丽的情感幌子去任意打开他们的隐私抽屉。事实证明,那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实不自觉地保护自己隐私,是孩子走向自我独立与成熟的必然反应,做父母的不必如临大敌,更不可以据此为借口大举或者大肆进犯孩子隐私领地,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日记、上网记录等,恨不得自己是个退休大侦探,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关闭了亲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隐私可以是具体得失,也可以是个人的理想、观念、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容易为小小的爱而爱,为小小的愁而愁,也可以为小小的恨而恨,为小小的烦而烦……做父母的要用情,更要知心,其中保护孩子隐私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灵工程。如果不小心或者粗暴地揭露孩子隐私,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做父母的应该高兴,就好像孩子来了初潮要恭喜孩子一样!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大人的问题,我们都年轻过,我们也有过遮掩自我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多给孩子自我自在成长空间,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监视人”,那容易把自己“自绝”于孩子,也因此弱化了一个长者的威望。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还要教育他们保护好个人的隐私,这是开明父母教育孩子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在一定年龄,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在自己秘密王国里自我消化处理一些困扰与危机,如果被大人发现并且强行越俎代庖,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样,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以后便会麻木了,失去羞耻心。而写日记等是一种自省方式,是心理梳理的一种方式。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重视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