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报道写得非常真实,很感人!”“深圳没有忘记阿亮,这座城市的爱心在阿亮的家庭得以延续!”昨日,本报长篇通讯《大爱的呼唤》刊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人们纷纷为报道“点赞”,为这位身负重伤18年昏迷不醒的英雄巡警祈福,向大爱友善的深圳好人致敬。
昔日战友:期待奇迹发生
昨日上午,阿亮的战友王烈辉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拨通了本报记者的电话表达谢意。18年前事发当时,他和阿亮在同一辆车上,十多年过去了,他仍扼腕叹息自责不已。次日,王烈辉就用起了阿亮的号码。他告诉阿亮父母,无论何时,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拨通这个电话。而阿亮父亲陈如豪的手机里,至今仍用儿子的名字保存着这个号码。
王烈辉说,从没有一篇关于阿亮的报道写得如此贴近,如此生动,如此深入。他哽咽着说,这篇报道让他知道,18年来深圳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民警。
民警冯建中一到办公室,瞥见桌面上《深圳特区报》的头版照片,心里震颤了一下:这不是昔日战友阿亮吗?他拿起报纸,一口气读完这篇万余字的长通讯,忍不住流下眼泪。随后,他在网上将这篇报道分享到了一中队的微信群。
冯建中说,群里都是阿亮的战友。女刑警曾筱清当年和陈文亮搭档,她说:“报道中提到的往事历历在目,我们最希望的,就是他能醒来!”阿亮出事前刚加入警队的新警陈明波说,阿亮对他的影响很大,“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向英雄文亮兄致敬,向大爱父母亲致敬,盼望我的战友早日醒来!”还有民警第一时间将报道转发到罗湖分局官方微博,并说道:“一个梦延续了18年,该醒了。”
这些阿亮昔日的战友聊着聊着就决定,这两天去探望一下阿亮和他的父母。
各界代表:深圳因爱而伟大
各界人士和市民代表也纷纷发表意见,他们在为陈文亮祈福的同时,也被深圳这座城市的爱心所感动。
昨日一早,在一家金融机构上班的市民刘健路过楼下的报刊亭,被《深圳特区报》的头版吸引住。买了一份报纸,细细读完《大爱的呼唤》,刘健主动给本报发来一篇读后感。“小时候随父母来过深圳,那时这里尽管繁荣,治安却不佳,我曾目睹一起飞车抢劫。”他写道。如今再来,他被深圳的文明与安全所感动,这篇报道让他明白深圳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守卫者,深圳才给人焕然一新的安全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心怀大爱的市民,深圳才不会让人感到孤独。
市民张鹏说,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却不是一座冰冷的“钢铁森林”,这里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爱的力量。
市人大代表黄翔说,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报道,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陈文亮是深圳的伟大英雄,他的父母是深圳最美的父母,18年来不断接力送去爱心的深圳好人,更是让人钦佩。”在她看来,陈文亮的事迹,再次昭示出深圳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深圳因爱而伟大。
深圳警队:阿亮鼓舞我们继续战斗
争相传阅《深圳特区报》推出的“大爱的呼唤”,成为深圳警队昨日的一道风景。
罗湖分局的魏警官在读完报道后说:“我感觉到阿亮心底有一团火,那是为辖区百姓安全幸福燃烧的火,是青春无悔的正义之火。”他说,尽管现在不能与阿亮并肩作战了,但每次出警时,一想到阿亮,他就增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6年前万警齐呼唤陈文亮醒来的一幕,让魏警官和很多民警记忆犹新。不少民警都表示,这篇报道让他们仿佛重回青春岁月。英雄虽然倒在了追歹徒的路上,处于植物生命状态,却给这身警服和头上的警徽增添了尊严,激励他们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在深圳警队,很多人对“陈文亮”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龙岗分局民警刘其元很早就听同事提起阿亮,“如果说英雄的价值可以度量,那么陈文亮就是深圳很大的一笔财富。”他说。读到报道中“时隔18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这位‘无语英雄’仍顽强延续着生命”时,刘其元放下报纸,一声喟叹。他既为阿亮扼腕,也被他的父母和深圳好人所感动。“阿亮引领着无数像我一样的鹏城民警,坚定地走在守卫一方平安的道路上!”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