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9|回复: 0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三大误区

发表于 2014-9-17 15:22: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金融危机重新唤起走出去的热潮,中国企业到底应该怎样练就国际竞争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都失败了,比如TCL、明基等知名企业,问题到底在哪里?这个答案我们找了很久。6月16日,在由罗兰•贝格与环球企业家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的活动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教授指出,未来10年或者20年,全球竞争格局很可能三分天下,即便是五分天下,都必将有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各个产业的佼佼者。这是一个可以预见到的趋势或者说结果。

  但是,与这个结果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却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话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能够走多远,怎样少走弯路,用什么方式走出去,这些都是非常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武常岐认为,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企业再次走出国门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中国政府有巨额外汇储备,现在政府面临着外汇贬值的危机,企业应该赶快出去投资,把这些外汇花掉;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了,要到国际上争取市场。这个目标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国内还没有打好根基,就急着到国际市场去竞争,那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没有能力和实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把产品卖出去了,或者把某某品牌收购了,就是国际化了。这个认识很浅。不久前,国内一家民企收购悍马,很多人认为这是蛇吞象,很荒唐。的确,品牌不是收购来的,它其实是一种积累,而且,收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获取技术,如果你买到的只是公司、工会,而没获得技术,这就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来源:经理人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