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9-17 15:25:54
|
查看全部
Re:安全月记忆:永远的安全心愿、强大的安全力量
为了给那些考虑进军中国的公司提供帮助,让我们仔细审视以下四种战略。
在中国设立机构,以提高供应链表现
有些公司希望将中国业务并入它们的制造和采购平台来提高其全球供应链的表现。
这些公司有意进入中国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或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机会。事实上,这些公司希望将商品更快地交送到在附近运营的西方客户手中,或者在区域内达到一定规模、产生规模效益,以此获利。这些公司通常并不保证自己永远在中国发展业务:如果它们的客户转移到了另一个地区,他们也会搬走。
中国大部分的出口生产活动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包括香港在内)、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浙江省和渤海地区(天津和北京地区)。西方经理人应该清楚,将经营活动建立在这些地区以外有可能提高成本──因为在中国运输费用依然不菲──而且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培训员工。
将生产厂移至中国,以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有些公司之所以希望在中国建立生产厂,是因为他们想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免税区政策。中国最低工资每小时还不足1美元,而美国是7.25美元。这一战略或许在经济低迷时期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那时企业需要削减成本。和第一个战略一样,采取这一方法的公司寻求的只是从中国获得产品,而不是参与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家具制造商都采取了这一战略从而保持了低成本。
不过,工资水平较低也就意味着员工技能要打点折扣。大学学历所代表的能力在中国和美国不尽相同。举例来说,中国每年的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人数超过3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能够胜任在国际工程标准下工作。因此,尽管中国的工资成本通常更为低廉,但技术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质量和生产率水平可能也要低得多,这在许多其他行业中也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