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6|回复: 6

(跟帖精细化2)精细化管理:引领职工走上管理前台

发表于 2009-5-13 22:29: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精细化管理:引领职工走上管理前台


丁于兵  王朴俊


“天下大事,必做于精;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班组员工和管理者所接受。

解读:管“精”+管“细”=管“住”


5月12日,笔者走进襄樊火车站售票大厅,只见票房44名售票员一字排开,工作帽摆成一条线。监控器下,每名售票员娴熟地操作着电脑,在她们的身边,显眼地张贴着列车时刻表、一日作业标准等重要文件。

“我理解,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管精、管细。管精,就是各项管理制度要全面,主要的部分要管住,让企业从人治中走出来,步入法治的良性循环。管细,就是要注重细节,对一些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细枝末节多加注意,既体现出企业的严格要求,又要体现出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襄樊火车站客运主任许荣说。

近年来,襄樊火车站对班组管理作了大胆而全面的改革,具体地说,就是要求人员管理的精细化、工作安排的精细化、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和验收考核的精细化。

为了管“精”,车站对全站所有班组按工作岗位进行了清理,对全站76个工种按工种制定了“一日作业清单”、“一日作业标准”,对所有工作岗位操作规程、工作质量、工作标准进行明确和量化,确保把最重要的东西管住。在管“细”上,结合窗口单位企业实际,针对工作安排、安全管理和验收考核等方面不易注意的细枝末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提前预想,能量化的量化,能明确的明确,确保一点不差。车站还本着人性化管理的方针,对职工的仪容仪表、作业标准、作业环境进行了大幅改造。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全站所有单身宿舍、待班室,为全站所有单位宿舍配置了空调、彩电、席梦思床等物品,为所有班组添置了洗衣机,为一些倒班岗位配置了微波炉,为夜班职工免费配送工作餐,大力打造“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作业”。

“管精,就是要在规章制度上管住职工,管细,就是要在工作标准、工作质量上管住职工。只有管精、管细才能让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得到了较好体现,职工的自觉执行力得到增强。”襄樊火车站站长赵国宏说。“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的较高层次,管“精”加管“细”才能管“住”,这本身就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变身:“领导管”变为“自己管”


提到管理,很多人可能会在心中把“管理”与“领导”画等号,认为班组职工不过是被管理的对象,是被管理者。如今,精细化管理的广泛实施促使了职工管理自己成为现实,班组职工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渐成为管理的主角。

笔者来到襄樊火车站运转三班采访。运转三班正在进行调车作业。调车场上,职工们环环相扣,人人都很积极主动,以往那种干活要靠人催、标准要靠人盯的情景不见了。

黄小利所在的运转三班,是个拥有36人的大班组。以前班组实行的粗放式管理,很多东西不全不细,全靠班组长一人抓。比如集体作业,班组长给个人分配任务后,要一直盯着职工们干活,坚持哪些程序、达到什么标准、什么程度需要返工,都需要班组长盯着。有时,职工们也有怨言,认为班组“人治”不“法治”,工作热情不高,工作质量也不高。精细化管理后,班组每项作业都制定了具体的质量标准,有量化任务,有考核条件,班组长只需要安排任务就行了,职工自己会按照作业标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管理的精细化,顺利地把班组管理权限下移,使职工真正感觉到了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翁地位增强了,责任心也更重了,自己管理自己也格外自觉。以前是压力少数人背,现在在全站职工扛,以前是“领导管”,现在是“自己管”,由于权责明确,职工人人都是管理者,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成效:“精细化”催生大威力


笔者在襄樊火车站货运二班采访时看到,班组长赵静在当天的任务分配中,给班组17人分成了4组。赵静介绍说,“一个班组兵分四路,要是以前,想也不敢想。可如今,由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班组职工自己管理自己,这使得班组管理效率被大大放大,一个大班组可以当几个小班组用,催生出精细化管理的巨大威力。”

襄樊火车站本来有74个班组,由于班组职工责任心的增强、积极性的增加,使得很多班组可以拆开单独面向市场。在今年的经济危机中,车站经营效益曾经一度下滑,为了迅速遏止住下滑势头,车站把全站74个大班组拆分成了126个小班组,开展了全站大营销。在管理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车站班组数几乎翻了一倍,面向市场的个体数也成倍增加,经过126个小班组的努力,一个月车站就扭亏为盈。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襄樊火车站站长赵国宏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精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是企业的管理效能提高了,另一方面,也促使职工走上了管理的前台,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被大大激活、强化,人人以一当十,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增强。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车站的经营效益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管理方式的转变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3 23:20:23 | 查看全部
变身:“领导管”变身为“自己管”

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精髓?

学习丁老师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07:33:1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李鹏于2009-05-13 23:20发表的  :
变身:“领导管”变身为“自己管”

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精髓?

学习丁老师的文章。


[bztdxxl] May 11, 2009 20:40:42 :尤其让我感到不足的是,稿件没有充分展现作者的思维和思考。对企业而言,“管理”不是一个新东西,搞企业自然离不开管理。但是所不同的是,过去一提起“管理”这个词,大家的观念和思考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个反应,即:“管理”是与领导画等号的事,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代名词,班组职工只不过是被管理的对象,是被管理者

[bztdxxl] May 11, 2009 20:41:38 :如今,企业越来越多的事实都在说明,班组职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渐成为管理的主角,而精细化管理尤为显示了班组职工的管理威力和实力,“管理也是效益”这句话,正是对班组职工精细化管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其实,我们精细化管理的主题,就是想让大家通过自己采写的班组实例来表现这个思考,表现当今班组职工与以往的不同。而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班组职工自身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被激活、被强化的过程。诚然,这个过程有主流色调,但绝非单一色调,我们为何不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去挖掘呢?为何不能向我们将要采写的人物或者事件自问一声“为何写它、写它想告诉人们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谢谢李鹏老师的指点。

我想表达的是夏老师在聊天室作的这些指示。整篇文章的构架,我是按照夏老师的要求来构架的


我想变身这一段,我更多的是想表现夏老师这一段指示:其实,我们精细化管理的主题,就是想让大家通过自己采写的班组实例来表现这个思考,表现当今班组职工与以往的不同。而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也是班组职工自身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被激活、被强化的过程。


再次谢谢您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08:55:20 | 查看全部
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0:10:09 | 查看全部
不错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1:12:31 | 查看全部
丁老师是宣传铁路管理的大手笔,学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21:27:32 | 查看全部
丁老师:文章不错,报道朴实有新意,以事实说话,诠释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箴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