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持观望态度
经过2012年的蛰伏,2013年的反弹,人们对2014年的艺术市场充满期待,然而,市场上“资金紧张”的声音却依旧回响。有专家举例称,高价精品在2014春拍中表现不佳:北京保利一件估价5000万到6000万元的陈洪绶《四时花鸟》册页最终流拍;中国嘉德一件估价为3800万到4200万元的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也遭遇流拍。两家拍卖公司的专家不约而同将流拍的原因归结为“资金紧张”。
今年秋拍,资金紧张局面能否缓解,资金流动性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年秋拍的走势,值得进一步关注。专家认为,“资金紧张”的现状不仅让新买家与新资金裹足不前,更将导致各路买家尤其是大买家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酝酿新一波繁荣期
由于市场资金吃紧,专家认为2014秋拍高价精品虽然对大买家仍然有吸引力,但在拍场上将更难得一见。反之,价格不高的板块却会趋于活跃,比如年轻艺术家会成为热点。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民间收藏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011年调查显示,中国民间藏宝者增加到一亿以上,民间收藏的力量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着。与此同时,在过亿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中,有经验丰富的资深藏家,也有刚刚入门的新手。在这一年中,民间收藏大军中有人在邮品市场的大起大落中获利,也有人在红木市场中折戟;有人在翡翠玉器市场中游刃有余,也有人在书画收藏时打眼;有人在文房古籍市场中捡到漏,也有人在铜镜铜炉市场上大有收获……客观上来讲,传统的古玩及近现代的艺术品数量众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收藏”的理解又各不相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品收藏才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重新开启了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新的艺术基金在组建,新的艺术机构在涌现,但他们的目标已不限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而是全面介入艺术产业:从创办画廊、美术馆、艺术品电商网站、艺术新媒体,到开发艺术衍生品与艺术金融服务的新市场。艺术市场显然在酝酿新一波繁荣期。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