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NASA资深技术顾问李杰信:天外还有天外天
来源:新浪科技
先谈宇宙的视界和平直两个问题,再谈暴胀理论和由它引发出来的那天外还有的一片天外天。
五百年前,人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四百年前,太阳系理论确定;20世纪初,银河系外遥远的星系群崭露头角;1960年代,人类首次听到微弱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R,以下皆称微波),确定是宇宙“大霹雳”(big bang)留下的空谷回音;1980年初,“暴胀”(inflation)理论现世,成功解释了下文将详谈的宇宙“视界”(horizon)和“平直”(flatness)两大难题,同时自然地引出了宇宙外的宇宙问题;1990至21世纪初,哈勃望远镜和各类测量微波强度的卫星相继上天,精确测量出我们的宇宙年龄为137亿年,并且提供了以实验印证暴胀理论的可能性。
无所不在的微波,每天都在提醒人类,现在的电波虽弱,但我宇宙是从极大能量大霹雳中出身的,可别小看我哦!人类知道这个秘密后,兴奋不已,连对宇宙说:“小的记住了!”。记住归记住,但无法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您宇宙在大霹雳强光一闪硝烟弥漫那个动作中,到底使了什么障眼法,变出视界和平直两大景像,把137亿年后的您变得如此诡异难懂?您一定身怀绝技,在大霹雳那一瞬间,以特异功能,想永远淹没您的庐山真面目吧。
宇宙大霹雳几乎在第一秒钟内,就把我们的宇宙搞定。要了解大霹雳的内涵,就非得揭开这最初一秒钟的奥秘。
其实一秒钟还是太长太长。真正要攻关的时间段是从大霹雳起动后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小数点后34个0后加一个1,10-35)秒就要开始。
古思(Alan Guth)在1980年代前后发明了暴胀理论,就是要深一层理解大霹雳的古怪特性。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它就能轻易地解决宇宙的视界和平直两大难题,顺手也解决了下文略叙的磁单极(magnetic monopole)问题。
您会问,宇宙的视界和平直关我何事?管他视界清不清楚,宇宙平不平直,我还不是一样过日子?没错。但视界和平直两大难题解决后,竟然拉出来一个比我们宇宙至少大出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后23个0,1023)倍的宇宙。不管那个宇宙有没有外星人存在,您不想认识一下它,知道些它可能和我们互通款曲的渠道吗?
现在让我们全神贯注,先谈宇宙的视界和平直两个问题,再谈暴胀理论和由它引发出来的那天外还有的一片天外天。
宇宙视界问题
人类测量到微波后,发现它有两个主要特性:第一,它以360度全方位笼罩地球;第二,它的强度,也就是温度,出奇均匀。从任何方向看过去,变化都不超过10万分之一。这两个特性看起来稀松平常,但仔细思考一下,却大不妥。问题的来源可以这么理解:微波从大霹雳后37.6万年开始在清亮透明的宇宙射出,137亿年后传到地球,让人类的无线电大耳朵听到。人类从东面听到了,从西面也听到了。如果把东西两个方向的距离加在一起,就发现,以光的速度,在137亿年内走不完。换句话说,地球宇宙方向的东方和地球宇宙方向的西方,不可能有机会互传短讯,曾经通气,那它们之间的微波强度,为什么几乎相同?
这就是微波带来的宇宙视界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两杯水放在房间里不同的地方,温度都不可能相同到百分之一度以内,除非把两杯水混在一起搅拌。宇宙微波在相距超过数百亿光年的两块宇宙地段,竟然相似到10万分之1,并且没在一起搅和过,真奇怪呀!
在谈下文之前,需澄清几个概念。
宇宙年龄目前定在137亿年,是精确微波测量加上理论计算的结果,被普遍接受,争议不多。大霹雳后37.6万年,宇宙降温到3,000K,电子速度慢到可以让质子捕捉到,形成氢原子,宇宙自此不再带电,变成中性,电磁波开始通行无阻,随着不停膨胀的宇宙起舞。这也是专家们较无争论的共识。
至于我们目前能够观测到(observable)的宇宙大小,虽有理论推算数值,但仍在激烈辩论之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抬头看到天上一架正要冲破音障的飞机,按下马表,十秒钟后,听到声震(sonic boom),算出超音速飞机距您约3,500公尺。您身旁挑剔的朋友不表同意,他说,看,飞机又往前飞了10秒钟,已经不在发出声震的位置了,所以您量的距离不对。这个例子用在宇宙中对遥远发光体的观测,还要加上另一层复杂性,就是宇宙永无休止地膨胀。在上面飞机的例子中,至少声震发源地和您中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在宇宙中的观测,光源一面向您方向发射光能,同时又因时空膨胀背您而去。您的观测站,在等待期中,也向光源相反方向移动。并且您等待的时间,不是短短的10秒,而是动辄上亿年。宇宙中的时空坐标,以爱因斯坦的一般相对论为主导,永无休止地膨胀,胀得人头昏眼花,直到脑死方休。
因为有这一层不在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宇宙膨胀作梗,一般大众最容易误解的是我们宇宙的大小。宇宙年龄137亿年,最远的光最多能走137亿年,那宇宙半径肯定是137亿光年,错不了。但别忘了,在光朝您方向前进的这137亿年中,光源和您中间的时空又膨胀了137亿年。简单地用光行走一年的距离(光年),乘上137亿年,得到的137亿光年半径大小的宇宙,是科学上毫无意义的错误概念。媒体报导无法摆脱这个简单又感性的137亿光年数字,向大众传达了‘大’和‘久’的宇宙内涵,虽是错的,但还算有些正面效果。
另一个比较简单无概念错误的计算,是估计从大霹雳37.6万年微波出发后,宇宙到底膨胀了多少倍呢?微波在3,000K的温度出发,能量高、波长短、频率高。137亿年后,被膨胀的宇宙降温到2.735K,能量变低、波长转长、频率偏低。微波的能量和温度成正比,和波长成反比,所以,微波的波长被拉长了3,000/2.735=1,097倍,就算1,000倍吧。所以从微波出发后,宇宙已膨胀了一千倍,和文献中以相对论精确计算出来的1,292倍大致符合。
我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就以137亿年前向地球发光的光源为例,发光后,它和地球又相互向相反方向时空膨胀出去137亿年。光和膨胀时空,有点像龟兔竞跑,但比赛规则概念复杂。我们现在看到的发光体,是它137亿年前的位置。137亿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了,但它曾经被我们看到过一次,所以应属于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一部份。以这个思维做基础,通过爱氏一般相对论的计算,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为465亿光年,合直径930亿光年。
大霹雳37.6万年微波出发时的宇宙有多大呢?由现在930亿光年直径的宇宙,往回推算,缩小一千倍,得约9,000万光年直径。
微波出发时,宇宙只有37.6万年的年龄,当时分布在约9,000万光年直径宇宙中的微波均匀度,也在10万分之一上下。但光只能在37.6万光年的范围内通风报信,无法覆盖整个9,000万光年的场面,所以宇宙视界问题在大霹雳后37.6万年就已存在。
以目前观测到的微波在整个宇宙中的均匀度,我们几乎能断定宇宙曾经可能一度小到每部位都能以光互通讯息:甲地微波告诉乙地,我这儿微波强度200901,调整后请回答。乙地迅速回信:微波强度已调至200901,并已通知丙地同步调整…。微波强度200901就以光速漫山遍野传到宇宙每个角落,每个部位微波强度微调到整体误差在0.001%之内。
但在大霹雳37.6万年后,微波整队出发时,宇宙已膨胀大到直径约9,000万光年,乙地早已在甲地37.6万光年管辖区外,再也无法互相交换情报,比较微波强度了。合理推测,甲和乙等地的通讯搅和应在更早的时间进行。
人类要理解宇宙是如何解决视界问题的,还得到微波出发前的混沌初开时的宇宙中寻找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