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9|回复: 2

“学习作假”引出的话题

发表于 2009-5-15 10:39: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不久,某县13名干部因学习笔记存在请人代笔或用往年笔记充数等问题,不仅受到诫勉谈话,责令写出书面检查,而且在全县予以通报批评。这“作假”之事被处理后,成为当地干部群众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有人说是小题大做;有人翘指称赞,转变干部作风就应先从学风抓起……
  这事确实反映了当地对“干部学习”的高度重视。据悉,针对理论学习一向被视为“软任务”的情况,该县制定了严格的“硬指标”,还设计了“理论学习笔记本”,要求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由县领导带队,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查阅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然后写成“学习笔记”。更“认真”的还在于,县委书记用10个晚上,浏览了副科级以上干部全年的学习笔记,从中发现5个单位的13名干部存在作假问题。
  “学习笔记作假”并不是孤立的现象。现在大家提起“干部学习”,似乎谁也不会说不重视。在各级的文件中,各种领导讲话中,尤其是每每组织开展重要活动,首先就是强调“加强学习”,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学习效果”如何?不少同志对此是“心知肚明”的。有一种现象,人们常见无论“正面的总结材料”,还是“反面的检查报告”,都有熟悉的字眼:“学习不够”。还有些同志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渐渐会与学习远离,成了开会、应酬的忙人,很少静下心来认真“亲自学习”,即使要交什么诸如“学习笔记”之类的材料,“网上一调,选择粘贴”,恐怕也是“习惯动作”了;或者请“秀才”代笔,一交了事。问题还在于,又有多少主事人能像那位县委书记那样,认真阅读干部的“学习笔记”呢?
  “学习笔记作假”,既反映了当事人并没有真正动脑筋学习,“糊学习”使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干部学习“抓而不紧”,甚至搞形式主义的作风。眼下,不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很高,雷厉风行,但是工作思路却不明确,新办法、新措施也拿不出多少。何以如此?主要原因多在缺少学习。干部工作繁忙是事实,处理好工作与学习这对矛盾,确实是要花点心思的。但关键是自己“真想学”,同时组织上要“真抓学”。倘若“两头都在糊”———不但“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而且还会助长不良的作风。常言道,学风也是作风。以学风促作风,以作风促发展,这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广大干部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避免陷入被动应付之中,单凭旧知识、老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分析新矛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增长才干的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说,有的干部出现“本领恐慌”,是一种必然现象。而克服“本领恐慌”,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习,如此,才有工作中的胜任,也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才能真正改变“学习笔记作假”的毛病。(鲁 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6 16:05:18 | 查看全部
请人代笔或用往年笔记充数等问题,不仅受到诫勉谈话,责令写出书面检查,而且在全县予以通报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7 15:00:49 | 查看全部
这年头,还有啥不能作假?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