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俶:得到最大自由的大家闺秀
古代女性绘画的研究者通常以闺阁画家与妓女画家描述定义她们的艺术风格,这种归类方法受到清代汤漱玉《玉台画史》的影响。汤漱玉是热爱书画的名门闺秀,因读到清代诗人厉鹗辑录历代通经史善书法的才女而成的《玉台书史》,仿照其体例编撰了《玉台画史》。两书内容有重合之处,因为善画者往往善书,长于画艺音律者亦通晓经史辞赋,总计出现了两百多位女性。《玉台画史》依宫掖、名媛、姬侍、名妓不同身份分类排序,伦理秩序凌驾于艺术价值之上。这不仅是为女画家著史的选择性偏见,也是她们真实生存境遇的清晰展现。宫掖与名媛来自同一阶层,姬侍、名妓的身份经常互相转化,两个群体的绘画题材、风格、款识、审美趣味也泾渭分明。
此期故宫武英殿的书画展展出了两件中国古代女画家的作品,明代文俶的《花卉图册》和马守真的《兰竹水仙图》,恰属闺阁、妓女两个画家群体的翘楚。
文俶是明代吴门四家文徵明的玄孙女,画家文从简的女儿,另有文彭、文嘉、文伯仁、文从昌等擅画族人。文俶幼承家学,延续文徵明清淡秀逸的墨色风格,又有女性精谨细密的笔致。
明末钱谦益——对,就是那位著名的柳如是的老公——评价她:“点染写生,自出新意,画家以为本朝独绝”。清代张庚也褒赏道:“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文俶曾用四年时间临摹千幅内府收藏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中草药插图,又对照所居庭院的花木临景写生画成《寒山草木昆虫状》,所以能“花卉苞萼鲜泽,枝条荏苒,深得迎风浥露之态。溪花汀草,不可名状者,皆能缀其生趣。(语出姜绍书《无声诗史》)”。此次展出的几件花卉作品,皆能看出她善用工写、墨彩对比的聪颖手法。前景湖石往往用苍润的写意法凸显石之嶙峋,后面掩映的花木用兼工带写的细腻手法刻画、点染,轮廓、结构、向背、明暗、色彩一一交代清楚。
故宫展出的《花卉图册·剑兰》上有画家自题:“辛未十又二月,天水赵氏文俶画。”是时为明崇祯四年(1631年),画家三十七岁,是她嫁给文士赵宦光之子赵灵筠,燕居吴县寒山的时候所做。夫妇倆只有一个女儿赵昭,过继了侄儿赵锟为养子,俩人关系融洽,时常诗画唱和。
文俶在世时,登门求画者络绎不绝,亦有周淑禧、周淑祜等闺秀、姬侍众从学者,女儿赵昭亦以善画花木竹兰名世。在古代的男权社会里,文俶达到了女画家能够获得的最高礼遇和最大限度的自由。即使如此,她还有一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的朱文印,语出《后汉书·列女传》,意味着这挥洒与优雅终要以遵循女性的道德规范为皈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