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0|回复: 12

盘点旅游不文明行为“十宗罪”:不冲厕所乱吐痰

发表于 2014-9-28 16:10: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盘点旅游不文明行为“十宗罪”:不冲厕所乱吐痰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路上人潮汹涌,但随之而来的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让原本美好初衷频现“囧态”。
  君不见,马尔代夫的海边有我们的游客在捞珊瑚;君不见,埃及金字塔上曾留下我国游客“到此一游”的痕迹;君不见,北京十字路口众人“组团”闯红灯,君不见,江苏虎丘山游客过后垃圾泛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1:12 | 查看全部
旅游中的陋习,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出行过程中最常见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2:23 | 查看全部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2:37 | 查看全部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让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2:48 | 查看全部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3:06 | 查看全部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排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插队大打出手。2013年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曾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怒成羞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3:18 | 查看全部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对的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3:32 | 查看全部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对的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3:44 | 查看全部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道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会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6:13:59 | 查看全部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