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5|回复: 29

【员工今日谈第22期】文明出行,从我们工人做起!

发表于 2014-9-29 10:58: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6646_110953431816_2.jpg

    大家还记得,曾有中秋过后,三亚3公里海滩布满垃圾达50吨;某年国庆一日,天安门地区扫出近8吨垃圾;埃及3500年前的文物被刻上汉字“丁锦昊到此一游”……节假日,常常是游客在景区不文明的陋习集中现身之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旅游休闲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据统计,2013年全年,中国出境旅游已达9819万人次,境内旅游32.5亿人次。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即便是少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广大企业员工肯定也会借着这个假期陪伴家人一起出行,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是不是该发个倡议呢?咱们工人有力量,做文明出行的表率,就从我们工人做起吧!



         企业事评栏目组

           2014.09.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1:01:14 | 查看全部
当外出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钞票随身带、相机身上挂、家人伴左右,文明却没成随身“装备”,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现状是,中国游客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并不佳,要么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要么乱扔垃圾,甚至公开违反当地禁忌。“中国人出境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出国旅游的公民是国家名片,种种陋习自然会严重影响国家形象,必须坚决地予以革除。
  革除陋习,必须带上文明。而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有相应的制度跟进,保障文明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也需要积极引入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评价,形成舆论监督、道德约束等机制,营造一个“人人有道德、人人守公德”的良好氛围。
  革除陋习,必须加强管理。这需要景区、旅行社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游客出游提供便捷、多样的选择,更好地保障文明出游落到实处。
  “带走的是好心情,留下的是好印象”。公共场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为了自己的出游更舒适,为了他人更愉悦,也为了维护并提升国家形象,公民出游请带上文明。(白靖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9 15:17:22 | 查看全部
国人“文明烙印”永不磨灭。中华民族历来都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文明出行就是我们优良的传统,不应该因粗鲁愚昧的言行而遭到别人诟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24 | 查看全部
10.1户外出行,请留下你的脚印与欢笑,带走你的垃圾。
垃圾在土地中自然降解的时间:
纸: 3—4个月
玻璃瓶: 4000年
铁罐: 10年
塑料: 100—200年
烟头: 1—5年
尼龙织物: 30—40年
易拉罐: 80—100年
皮革: 50年
橘子皮: 2年
羊毛织物 1—5年
请转发到咱们的空间和户外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微笑!温馨提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02:16 | 查看全部

回 2楼(爱好作为)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02:56 | 查看全部
文明出行,我们能做什么
近段时间,在车流高峰时经过桃河桥桃北岗,就能看到所有路口都站着一位交警,交警每人一个口哨,随着红绿灯的变换,口哨声交替响起,伴随着交警标准的交通手势,行人在人行横道前驻足,等待绿灯通行;机动车、摩托车列队行驶;右转弯处车流有序畅行。
      看着这一切,心里就有一些感动,为这个城市,为这个每天都在朝着文明畅通目标努力的城市感动。
      城市畅通工程启动了,老百姓关注着各路媒体的工程进展信息,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最先施工的化工厂路段,包容着由工程带来的诸多不便—————因为那里孕育着的是一个美好的明天。
      交警部门整治大货车、整治摩托车、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的工作常抓不懈,政府与交警部门为城市畅通平安所作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做为普通市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请走人行横道”、“开车系好安全带”,这些从小就知道的常识并没有成为某些人伴随一生的好习惯,相反,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开车不系安全带、打手机,这些在城市道路上司空见惯的行为却已然成了交管部门需要重点整治的陋习。马路上日日在堵,大小车祸天天都有,人们抱怨车太多了、路太窄了,抱怨红灯时间太长、没地方停车,抱怨政府,抱怨交警,却很少思考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道路畅通不仅仅要管好要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也要做到文明出行。桃北岗开始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桃河桥路口摆放着“行人请走斑马线”的提示牌,交警劝阻在车流中横穿马路的行人,人行横道前等待绿灯放行的人越聚越多,许多人从开始的不习惯、不配合,到渐渐地自觉在路口等候信号灯,整治效果让老百姓和交警都看到了希望。
      文明出行,关系着你我他的安全,关系着道路的畅通,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文明出行,我们能做什么?行走在路上,遵守交通法规,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城市畅通工程做出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04:13 | 查看全部
城市零距离--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李 婷

平时我们在国内旅游时,会发现诸多不文明现象。有爬到雕塑上玩耍、照相的,有随意采摘花草、随地乱丢垃圾的,有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更有在建筑物上乱涂乱抹、刻上“××到此一游”的……这些不文明陋习,不仅败人游兴,而且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文明旅游成为大街小巷、网络论坛热议的话题,人们纷纷谈论着自己曾遇到过的不文明行为。

那么,文明旅游我们该从哪里做起,我们要做些什么?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起来谈一谈文明旅游,我们能做些什么?

旅游局肖建军:文明旅游,重在落实

肖建军是市旅游局经营科科长,他介绍,近段时间以来,我市一直注重文明旅游的宣传引导工作,今年我市就举办了“文明旅游进景区”“文明旅游进社区”活动,很多旅游者,城市居民积极参与,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文明旅游也是人民群众休闲生活的一种需要。

他说,文明旅游是一个过程,重在细节,重在落实。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首先要按法律,按程序办事,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防止游客“花钱买罪受,花钱买气受”的现象,要使旅游者有一种快乐、好心享受的感觉。对于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文明、交通文明、观光文明,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约束自己,只有通过双方努力,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

岳阳楼景区工作人员杜鹃:景区工作人员更需讲文明

“有游客在景区鱼池内捉鱼,在石碑上刻字,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常见。”杜鹃是2007年进入到岳阳楼景区工作,谈到文明旅游,杜鹃说,游客不文明,景区工作人员更需讲文明。

关于文明旅游的标准,我认为所有市民要有一种自觉判断,就是你的行为是否造成了别人的麻烦和不便。而管理服务人员,除了死板地进行禁止、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两个利益群体之间充当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让他们的观点进行交流。这种比较温和、软性的方法更显人性化,对于市民提高文明素养更有作用。

导游张虹:细微处打造文明之旅

旅游中的不文明,其实都来自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十字路口众人成群结队地闯红灯、半开的车窗里随手扔出塑料袋和烟盒、博物馆里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因此,培育旅游文明的关键,是要形成每一个公民的行为自觉。想要文明出游,不妨经常反躬自省:“我应该如何?”导游张虹对文明出游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作为领队,在团队出发前、行程中、返程后都应该做好功课,帮助游客养成文明出游的习惯。

她说,在出发前,领队应该了解当地特有的人文习俗并将基本的文明规范及时告知游客,提醒游客尊重当地习惯,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现象。

做好文明旅游的宣传,意义十分重大。张虹说,特别是一线的从业人员,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自己只能从侧面宣传,客人执意要怎么样,自己无能为力。她认为,作为从业人员应该意识到:每一名游客其实都是一名文化大使,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民族的形象。“在旅游的过程中,每位游客都担当着‘民间外交家’的角色。只要我们适当引导,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愿意为此而努力!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原本就有很多优秀特质,需要我们游客身体力行地展示给世界人民。”张虹说。

市民周静之:文明旅游,应从自身做起

“旅游本身就是一个了解和学习社会的好机会。”周静之是一个旅游爱好者。笃信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2009年退休以来,他几乎每年至少出游2次,每次或深度游一个省,或走马观花两个省。

周静之告诉记者,他在旅游的过程中,目睹了许多的不文明现象。如随地乱扔的快餐盒、食品包装袋、废报纸,污迹不堪的厕所,墙壁石碑上的乱刻乱画,游客中一些人的吵吵闹闹、争抢拥挤……

对于不文明现场,周静之说,这些游客们一些行为上的小细节,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在出游中,有意或无意的不文明行为,都会给景区及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区的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和氛围,使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得到心灵净化和精神熏陶至关重要。

他认为,文明旅游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古人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外出旅游的公民都应该遵守旅游的文明规则,让每个人成为秀丽风景里和谐的元素。人人践行,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很快就能树立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04:57 | 查看全部
文明出行,你该怎么做?
开栏语: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升市民文民素质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本报从今日起,开辟 提升文明素质 争做文明市民 专栏。该专栏开设 共建文明家园 、 曝光台 、 文明大家谈 、 文明小贴士 等子栏目。共建文明家园:聚焦城市文明,反映创建动态,展示文明典型,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曝光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曝光不文明现象,监督不文明行为。文明大家谈:让市民参与评说身边的文明与不文明事,就城市文明发展建言献策。文明小贴士:选登《孝感市民文明手册》内容,宣传普及公民道德、市民文明礼仪等相关知识。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文明出行,你该怎么做?记者 祝伟 文/图城市交通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出行,如今我们时常听到有人抱怨交通拥堵、管理不力,但大家在抱怨的同时是否注意到自己的交通行为守法吗?是否认识到不文明出行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 10月17日至18日两天时间里,记者走上孝感城区,通过照相机镜头扫描街头不文明交通行为。结果发现,车辆乱停乱放,行人乱闯红灯、不走人行道,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时常发生在你我身边,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这一张张记者拍摄照片里的场景,您看上去肯定十分眼熟,然而,当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集中展示出来,您也许会惊讶 这是孝感吗? 近年来,我们不停地提倡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而交通文明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也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但也很简单,不乱穿行、不闯红灯、不乱停放、不占道行驶 你我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每个人既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社会的受益者。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这不仅要靠管理者的尽职尽责,更要靠所有市民的共同维护 交通管理靠大家,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我们整个交通秩序才会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18:03 | 查看全部
文明内蒙古 与文明同行(一)文明出行:我们一起行动

为了营造和谐良好的旅游环境,展现热情、文明的内蒙古人形象,本报于日前发起创建“文明内蒙古”社会公益活动。倡议发出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积极响应本报倡议,与本报携手共建文明内蒙古。
7月27~28日,本报携手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启动了文明出行共建文明内蒙古的大型公益活动,本报招募的11名志愿者经过交警的培训走上首府街头配合交警执勤,倡导文明出行……

11名志愿者上岗啦!
“向右看齐,稍息,立正……”,在交警的指挥下,11名志愿者排成整齐的队列接受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特勤大队交警的培训,7月27日10时,在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内蒙古博物院门前的新华二岗,本报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共同启动了共建文明内蒙古的大型公益活动。
当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特勤大队女子中队的4名女警官对本报的11名志愿者进行了包括交通手势、交通法规等交管科目的培训,在交警的示范下,11名志愿者认真学习了“停止”、“右转”、“左转”等交通指挥手势,交警教得用心,志愿者学得认真,很快大家都学得有模有样。在培训过程中吸引了很多路人的围观,一些小朋友也情不自禁地在路边学起了手势,有板有眼。
当日,交警还对志愿者进行了交通法规知识教育,例如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行车者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0:18:19 | 查看全部

“外国交警”赚眼球
“您好,闯红灯危险,请您遵守交通规则!”“请您退回停车线!”7月27日上午,新华大街与东二环路十字路口,悬挂在路边的“北方新报携手青城交警共建文明内蒙古”的红色条幅很抢眼,就在这里,本报招募的志愿者们配合女交警疏导交通,宣传文明出行。他们身披宣传绶带站在路口疏导交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最赚眼球的还是分别站在十字路口中央交警指挥台及路边人行道上的3个外国朋友,他们笔挺的站姿,认真的手势,真不逊色于我们美丽的女交警。
这3位外国志愿者都来自多哥共和国,现为内蒙古工业大学金川校区二年级学生,听说本报召集志愿者,他们非常感兴趣,立即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成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其中一名志愿者Eric对记者说,在呼和浩特市,他们最常见到的就是行人闯红灯,他说:“闯红灯是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更是一种危险行为!希望这次宣传活动能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外国友人指挥交通,路人纷纷投来好奇而友好的目光,其中有两位司机用英语向“外国交警”大声问好致意,还有人为他们拍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