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0

卷筒为何会"受伤"

发表于 2014-9-29 18:18: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卷筒为何会"受伤"

  昨日上班去巡检,当路过某生产厂时,发现前面围了一群人在相互议论着,细问之下才知所在车间刚才发生了惊心的一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名操作工在起吊重物往锅里加料时,由于起吊得过高,没有在意,当时限位不知怎么失灵了,致使吊钩撞到了卷筒上。只听“啪”的一声,那名操作工当时就吓懵了,幸亏是轻微撞击,不然吊物落下,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所在车间的班长气呼呼地走了过来,我立马上前询问,那名班长怒气冲冲地说:“干活不操心啊!你起吊那么高干什么?对于这种人必须得严格考核,不然迟早会给你扒个大窟窿。”

  回到值班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限位失灵造成卷筒“受伤”,难道仅仅是限位的问题吗?作为一名电器维修者,仔细思考后,我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是当班操作工责任心缺失,作业前未进行试吊,未确认限位的好坏,起吊高度远远大于生产所需要的高度,侥幸心理严重,完全把安全寄托于限位保护上,险些酿成重大事故。二是当班维修工未对设备进行规定时间内的全面巡检,没有及时发现限位已经失灵,这也成为卷筒“受伤”的又一因素。三是起吊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一味地考核不是办法,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由于员工情绪的波动给起吊作业带来更大的隐患,必须对员工进行说服教育,让其认识到特种作业的重要性。作为基层管理者,一定要讲领导艺术,切切实实地为公司担起在特种作业管理方面选好人、用对人的责任。

  卷筒“受伤”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真不少,但愿我们今后不论是操作工、维修工还是基层管理者,都不要对各种保护深信不疑。当然,各种保护都必须有,还必须经常检查它们是否灵敏可靠,那是遇到危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可是,也不要完全依靠它们,它们也有失灵的时候,真正要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己,是我们那颗对公司强烈的责任心。

  (杨继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