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4|回复: 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发表于 2014-9-30 09:02: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cén shēn)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风,是边塞诗的典范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诗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年代: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2:50 | 查看全部
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3:12 | 查看全部
第二层:用反衬写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在茫茫大沙漠上,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以上为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中边塞酷寒的奇丽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3:29 | 查看全部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

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恶劣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3:53 | 查看全部
第二层:写轮台东门送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05 | 查看全部
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18 | 查看全部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32 | 查看全部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体称之为“歌行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43 | 查看全部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09:04:59 | 查看全部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