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民工的危情故事
摘于温州日报 黄文武 2005-11-09
金秋十月的一天,一个媒体的记者打来求援电话,说是有一男子打新闻热线,声称要自杀,并愿意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作为对社会的最后贡献。我马上拨通了该男子的电话,听取了民工李明的情感故事。
“我是蜡烛芯,她是蜡烛油”
4年前,李明(化名)与刘姑娘相爱。刘的原男友由爱生怨,在发生争执时拿刀捅伤了李明,刀离心脏只有2厘米。从生死线上走了出来,李明与小刘更加恩爱。3年前,两人一同离开家乡来到温州,做起了快餐生意。
内向的李明把对小刘的爱深藏心里,平时对她呵护有加,省吃俭用将赚来的钱全交给小刘。而活泼的小刘喜欢打麻将,喜欢买衣服,对生意上的事懒得去做,对李明也是若即若离。由于刘患有乙肝,李明为了妻子的身体健康不得不打消生孩子的打算。日子平平静静地过了三年。一个月前的一天,李明因为妻子老是去打麻将忍不住骂了几句,两人终于发生争执,第二天小刘借口买菜,一去不见踪影。李明到处找,终于接通了小刘的电话。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电话。小刘居然说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要的是有钱人的生活,现在她已跟别人去了外地,生活很幸福。李明万念俱灰,他说:“我是蜡烛芯,她是蜡烛油,没有了她我怎么能活下去呢?”李明天天以泪洗脸,终于有了上述的举动。
九成民工感到寂寞
李明与小刘的危情故事其实在不少年轻外来务工人员身上都有发生。今年3月,杭州西湖区荷花苑发生一起血案,衢州青年颜某因分手问题,杀害女友及其妹妹,然后依偎在爱人的尸体旁自杀。
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村青年正处于婚恋的黄金时期,但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底层,要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已属不易,更无法在精神上找到慰藉。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寻找一段美好的爱情,还是拥有正常的性生活,都不是容易的事。
浙江省人民医院曾对200名20—40岁年龄段的外来打工者进行随机调查,90%的人“感到寂寞孤独”,“为感情困扰”的占35%。
这些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往往会导致自杀、酗酒、斗殴,甚至强奸、情杀等恶性治安案件。
从小刘的离家出走看,外来民工有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特点。部分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个性上敏感、偏执,对挫折的忍受力差。一部分人来到城市后能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增加学识、改进性格上的缺点,但仍有部分人固执于自己原有的不良个性,这些不良个性成了他们生活事业发展中的阻碍,也是社会众多冲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和刘虽然感情基础好,但婚后缺乏感情交流,李明对她百依百顺并不能说明就是对她好,夫妻间最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同时,还要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李明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除了生意,他只注重小刘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朋友、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生活单调,发生危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没有了社会支持,也就无法走出生活的困境。
我们就李明的婚姻态度、人生理想、家庭亲情等方面与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肯定了他的痛苦、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调动了他所有的社会支持,鼓励他勇敢地走出生活的阴影,从而打消他轻生的念头。
预防真的很要紧
要避免外来青年婚恋悲剧,关键还是要预防。有关社会学家表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和适当引导,以缓解外来青年的婚恋问题的负面影响。除了要关心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民工乃至其配偶树立健康的婚姻观念以外,更要注重弥补民工家庭的亲情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