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trike][/strike]
天津的一名魏姓工程人员抱怨在工程一线已经工作12年,在各种建筑杂志发表过5篇论文,论实际工作经验应是真正的专家,但是“一级建造师我已经考了8年,还是没有过”,据他反映,凡是在工程一线真正管理或指挥施工的,很多人考不过,考过的大多数是办公室人员。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考试获得了一大堆职业资格证书,却依然找不到工作。这样的社会现实就充分证明了,在实践中,考取证书与实际工作脱节。也从侧面说明20年前被写入劳动法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在发生了畸形变化。
或许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初始是好的,也的确能科学评价人才,但随着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就显得有点过滥了。可以说,职业资格证已经演化为一种形式,一种不切合社会现实的表面文章。我的朋友有建筑设计师的证件,但他却供职于政府部门,自己的职业资格证,被另一个搞建筑的朋友用着,挂在那里,每年可以净挣两三万,据说这还是看朋友的面子,如果是别人用,价钱还要高。办企业需要各种人力资源的资质,没有这些,根本就不允许办,但只是有就行,每年也只是按规定检查,不管有资格证的人是否真正在这个岗位上。因此,职业资格证也就成为了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而单位的人好多能干的人,却没有这种资质,只能用这样的人来挂起来,于是催出了资格证经济,有专门靠出租资格证来捞钱的一族。可以这样说,货真价实的职业资格证,也没有多少用了。更别说有的职业资格证是买出来的,或者关系做出来的。此已经广为诟病,也是一种畸形经济。
这种变味的资格证制度,从其开始到终了,已经失去其意义。而我们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法却不与实际接轨,好像有了证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不论是挂的,还是买的,或者干脆是假的。这样的政策导向是不合适的,应该得到纠正。现在好多地方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资格证制度,就是一种正确归位。要求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具备起码的资质,是一种门槛,在一种准入,有助于提高水平,但过分讲究,或者只看证,不看人,那就失之偏颇了。
在职场,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为了有好的职业,大家都在拼命这样考证,没有实践经验也要考,没有实际工作经历也要编。因为现在好多企业都注重这个表面上的东西。就如一些单位明明高中学历就能办了的事,非要大专以上学历。而这样的人,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就好吗?就高吗?经过实习实践,慢慢就能评价出来一个人的能力大小。现在可以说无论学历证书还是职业资格证书,充其量仅仅是一个起跑线,最后决定自己能否职场成功的还是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因此,职场上需要我们自己坚持不断地努力,需要我们的拼搏奋斗,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实干里长才干,长能力。在我们集团一些高管,并没有响当当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也没有响当当的学历证书,但他们是集团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管理角度,都是那些有各类证书的高学历者不能相提并论的。尽管这些领导们也很羡慕年轻人的学历和证书,但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是资历,是能力,是经验。一个想发展的企业,会把这些当做最主要的、最有实力的竞争因素。我们需要工作经验,但不能进入经验主义的老巢。因为经验是对过去的总结,能否用于将来,也需要检验,唯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才是正确的。我们需要经验,但不能囿于经验,不能唯经验。经验只是积累的骨干,经验也在变,变中创新的细枝末节不能忽视,因为具有光合作用的创新才能保持一棵大树的生命和发展。
一个人需要资格证,但更需要能力,如果证和经验都有了,这就两全其美相得益彰了。可惜实际中这样的结合不多。原因出在我们的资格证制度只认考试资格,是一种理论多于实践的,是务虚的。如果我们制定资格标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能力和经验,那这样的职业资格证才有更高的含金量和更重的分量。
中国有一个中国梦,每个企业也有每个企业的梦,而个人更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为了我们能顺利工作,有职业资格证的应该多去实践,去增长自己的工作经验,让那种资格不只是在证上,还展现在工作经验上,这样才能证实。而那些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增长自己的理论水平,实打实地活都能干了,只要自己用心,那些理论还能成为问题?我不信。而我们的资格证制度呢,也确实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实践来做必要的更正和完善提高。让职业资格证不仅是一纸证书,还证明能力,证实经验。
总而言之,职业资格证是需要的,是门槛,一个企业仅仅拥有了资格证的各类证证一族是不行的,因为企业是实干出来的,真知是实践出来的。哪怕再虚的工作,也是需要实干出来的。没有经验,没有能力,一切都成空,一切都只是在梦中,走不进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任何伟大的事物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任何非凡的业绩都是理论和实际合作的结果。让我们一起努力,拥有真正的职业资格,拥有真正的工作实力,脚踏实地,实干兴企,实干兴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