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2010年国家启动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房价由最初的高速蹿升变成了停滞不涨,再由停滞不涨变成了略有松动……虽然调控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前的高增长模式将一去不返,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是必然,宏观调控仅是在一定程度上使“楼市大变天”提前而已。当下,“转型”相信是大部分房企都会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房企“转型”各显神通
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为房企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无心恋战地产行业转身而去的小型企业不在少数,遍观国内大型企业,虽坚守地产行业,但“转型”不可谓不快。
l招数一:用区域布局平衡风险——由城市包围农村
“东边不亮,西边亮”、“一二线城市不收,三四线城市收”,以多元化区域布局来平衡市场发展风险是地产企业在很早就使用的风险平衡策略。
万科在2011年内新获取项目44个,其中二三线城市占比跨越了90%, 11个新增项目中8个项目分别位于沈阳、昆明、无锡、西安、福州、武汉和长沙等二线城市;再则,观察保利近5年的营业结构与盈利构造,可以发明其向二三线城市倾斜迹象很显明。2007年保利第一个二线城市项目—包头保利花圃胜利开售并盈利。至2010年底,保利全年拿地总支出跨越300亿元,此中二三线城市投入200亿,占比达2/3。
虽然采取的具体布局策略不同,但大型房企的进入,一方面给二三线城市带来了更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当地的楼价,但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投资投机目标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限购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说明了调控的纵深发展。如果说在一线城市周边以及二三线城市新城区的开发模式在过去是成功的,在现在及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将是房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持续坚持“由城市包围农村”策略的房企,未来最大的挑战应该来自于“二三线城市地产市场的一线化”,寻觅新的规模与利润增长点将是难题;对于打算进行尝试的房企,如何有效把握“农村”市场环境、规避竞争,探索新的产品模式、寻觅人才等一系列日常管理问题将是不得不面对的的巨大挑战。
来源:正略钧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