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基层党组织在部队日常教育管理、执法执勤等工作中直接与官兵接触,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官兵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分重要。然而,随着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的到来,“微时代”在给官兵带来全新警营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冲击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开拓新思路,推进部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一、“微时代”的特点
(一)信息传播存在未知性。“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数量大,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非实名认证用户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心情、观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或者根据自己所关注的内容进行评论、分享。这些在“朋友圈”传播的信息虚虚实实,存在很大的未知性。
(二)网络文化呈现庞杂性。“微时代”的网络文化通常“采、编、发、转”即可完成。这种“碎片化”“快餐化”的“微文化”,既包含震动人心的时事传播、经典凝炼的微言微语、感人至深的微人微事等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文化,也包含渲染负面信息、煽动负面情绪、传播“自由主义”的有害文化,它们不断汇聚,形成一股庞杂的信息流。
(三)官兵需求趋向虚拟化。“微时代”的官兵思想空前活跃和多样化。他们普遍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又深受互联网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汇报、谈心交流早已不能满足他们表达意愿的强烈渴望。青年官兵更多的向虚拟世界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微时代”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开阔的平台。
二、“微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时代”给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一是党课资源更加丰富。在以前,“走出去请进来”是丰富党课内容的有效方法,然而“微时代”却把“不走出去也可随时请进来”变成现实。“微世界”里有名师授课、有最新素材,党务工作者可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丰富党课教育的内容。二是党员沟通更加便捷。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使得跨区域开会变得方便,微信、微视则有着比远程视频更强大的沟通功能,只要利用得当,便可以有效缩短党务工作者与党员的距离,实现更便捷的沟通教育。三是党建平台更加广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为党建工作搭建了更加广泛的平台,譬如肇庆边检站的党建工作微信平台——“肇庆边检党旗红”等。这些微信平台成为了党务工作者提高自身能力的载体,也成为党员开展学习的好渠道。
(二)“微时代”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是不良价值观冲击党员党性观念。“微时代”的新媒体有着自我展示的特质,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趁机散布貎似公正客观,但实质上是一些偏激化、情绪化、煽动性的言论。他们标榜公正、民主,混淆公众视听,冲击着党员的党性观念。二是不良文化入侵党建文化阵地。“微时代”的网络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毋庸置疑的是,一些敌对势力正无孔不入地利用新媒体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道德文化的渗透,不断侵入我们的党建文化阵地。三是不良信息影响党员队伍稳定。“微时代”让警营围墙在虚拟的世界里变得形同于无,官兵通过手机便可以零距离接触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导致官兵思想不稳定、行为不稳健,从而影响党员队伍的稳定。
三、把握“微时代”脉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审视“微时代”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既是回应当前机遇与挑战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一)紧扣主旋律,强化党员的“微教育”。“微时代”下,“灌输—接受”的传统党课教育模式,吸引力不够、新鲜度不足,势必影响教育效果。基层党组织要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根据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创新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新媒体向党员发送微课件、微视频、微书画、微党史、微感悟、微提示等,调动党员关注党建发展、关心党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微世界”里时刻演绎着现实中的人情冷暖与悲欢离合,官兵们会随之感动、为之愤懑、伴之揪心。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好这些“微事件”,积极开展即时性的“微教育”,组织官兵开展思想交锋。这既能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大家甄别对错、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创新主渠道,实现党员的“微管理”。“微时代”使得党员的网络化管理变得触手可及,一个微信平台或微信群便可实现微谈心、微讨论、微汇报等,俨然成为一个“网络党支部”。但它毕竟是新事物,需要用健全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要敢于开拓创新,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将制度与科技相衔接,积极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途径。一方面,党务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党员”的跟踪管理、考核评议等制度,在“网络党支部”内部实现有效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党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党支部”信息平台,通过互访交流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监督整改党组织存在的问题,让党组织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三)占领主阵地,建强党建的“微文化”。“微时代”下,如果撇开党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按照老套路、老办法开展党建文化工作,很容易出现党建文化唱“独角戏”的现象。因此,基层党组织要综合运用新媒体,开发和创作党史、军史、红歌等党建方面的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开展微阅读、微话题、微活动,让党建文化微而妙、微而美、微而精,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创新党建文化“内容”的同时也要创新展现“形式”,要把党建文化“内容”装进微信等新媒体中去,让党建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反馈,发挥“交流部”的作用;将党建文化成果通过新媒体向“党员”、“粉丝”展示,并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发挥“宣传部”的作用,进而推动党建文化再上新台阶。
(四)把握主动权,延伸组织的“微服务”。“微时代”下,党员主体意识更强,“党内人人平等”理念也深入人心。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围绕党员主体作文章,实现思维方式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用人性化的“微服务”实现“组织本位”向“党员主体地位”的回归,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方面,要立足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务工作的需要,创新运用新媒体,通过开展微接访、微解惑等活动,实行网上定期接访,听取党员和青年官兵的意见建议,提高他们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微信的评论、分享等功能,通过网上热点讨论、党员身边事追踪等方式,把握官兵思想动态,了解官兵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作者:广东公安边防总队肇庆边防检查站政治委员 谢凯)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阮孟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