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交接班的时候,看见还原炉的出烟口漏煤,一看就知道这是下煤漏斗烧损严重导致的漏煤,可是没有人更换漏斗。工段长正在批评岗位负责人:“新的漏斗就在跟前,两三个人抬上去就行了,何苦要费那么多力气拉煤却不愿把漏斗换上去呢?工作是拖不得的。”
确实,工作拖不得。设备、耗材在损耗到一定程度时该换就得换,再继续坚持使用有可能会得不偿失,要么给操作带来很大麻烦,存在安全隐患。当“事故来敲门的时候”,节约和省事便不叫创效,而是无视安全隐患。如果再出现安全事故,更是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设备损耗情况,按照规定及时更换,不要心存侥幸,一味地等、靠、拖。
前几日接班,对本岗设备巡检时,发现辅料行车有一根钢丝绳起了毛刺,磨损严重,交班人员回答得很不耐烦:“哪来那么多事,一班都用得好好的,断不了!”说完悻悻地走了。我心有余悸地启动行车观察,那根钢丝绳磨损严重是有原因的:当行车抓斗提升高度过半时其它三根钢丝绳便开始“偷懒”,满载辅料的抓斗居然只有一根钢丝绳在承重,其它三根弯曲松弛、明显不受力。放下抓斗,停了行车,我立马通知行车维修工来修。隐患不排除,惹出的祸事是无法估量的,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避免更大的浪费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维修工诊断的结果是:某次这根起了毛刺的钢丝绳接抓斗一端意外磨损,考虑到整根绳其余部分还相当完好,就剪短了一段接上继续使用,没想到居然会出现四根绳不同步的“单挑”现象。维修工惊恐而又感激地说:幸亏你发现及时,要不然真的会出大问题的。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一线职工遇到不利于生产的状况绝不可将就,而后勤管理人员也不可怠慢工人反映的事实。我们既然学习和推行现场管理“5S”,就要好好按照相关条文的规定把它执行好,对于一些一线职工提出来的整改意见要认真对待,切实地解决操作中的不利因素,不要推诿或冷面相待,或一棒子打死。
拖是一种恶习,一个拖拖拉拉的人不会事业有成。同样,一个员工拖拖拉拉的企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只有把“拖不得”的思想深植于心,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持续的生产氛围,从而加快豫光创效增收的步伐。(李牛群) |
|